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部分

北方戰局的扭轉,令淮王也不得不做下一步的考慮。

如今劉愈率兵平定了江右之地,還獲得了靖王的效忠,淮軍的糧草補給已然不足以維持一場龐大的戰爭。而劉文嚴在獲得靖王之地的控制權之後,光在江右這一路,就已經有三四萬軍隊的規模,若是劉文嚴率軍斜插淮地,淮地必然告急。

經過慎重的考慮,淮王傳令孟褚良率軍撤回江左之地,以天險來剋制朝廷軍的大舉南下,待來年春暖花開之後,再謀反擊之事。

身在徐州城外的孟褚良也能感受到朝廷新軍到來徐州之後,淮軍北路攻城軍的壓力。

原本修築好的工事,被朝廷的新軍一衝,基本就要淪陷或是告急,往往只有小隊的新軍,只要把手上的火器一端,十倍的淮軍也殺不過去。

武器差距懸殊,淮軍連連吃虧,再加上缺糧,不得不做暫時的撤退。

可淮軍的北路軍又不能倉促的撤退,畢竟還要支應於南路軍。現如今淮軍南路軍被困在明州郡,尚有四五萬的兵馬,不能捨棄。但淮軍北路軍在前後也都有敵人,增援不得。

眼看就要到年尾,或許是朝廷軍良心發現,也可能是朝廷洛陽一線守軍的疏忽,竟然令淮軍的南路軍突圍而下,儘管在之後的追擊戰中又令淮軍南路軍折損了三分之一的兵員,但至少淮軍的南路軍抵達了江邊,形成防禦,隨時都可以撤往江南。

淮軍北路軍也終於開始分批撤離徐州城,隨著淮軍北路軍的南撤,追擊南路軍到江邊的洛陽軍也必須要暫且回撤。雙方好像形成了默契,在淮軍全數撤往江南之前,朝廷軍不再滋擾,而淮軍也不再發起反擊,雙方在江水之畔和睦相處了兩日,終於令淮軍全數撤往了江南。

而這一天,正是臘月二十八,距離新年不過還有三天。

淮軍北路軍撤離徐州城,朝廷的新軍也要展開追擊,但新皇似乎很不願意再往南去犯險,他有他自己的一套想法。

“還是留在徐州城吧,等師傅來,他說過不日就會來的!”

閔少頃和馬峰本來是恭送鑾駕離開,聞聲之後,馬峰低聲罵道:“腦子是不是缺一塊?這時候還相信那混蛋?”

新皇只是聽馬峰嘀咕了一句,沒聽清他說什麼,但閔少頃卻聽得真切。新皇轉頭看著馬峰道:“馬刺史,你說什麼?”

閔少頃緊忙解釋道:“回皇上,馬刺史是擔心您留在徐州城的安危。”

新皇一笑道:“沒事,前些天淮王的軍隊天天攻城,朕也安然無恙。現在他們撤走了,哪來的危險?”

然後新皇很客氣地在行宮為他準備的龍椅上一坐,寬心一笑道:“還是徐州好,在這裡待著踏實。”(未完待續。。)

第二百五十章 平靜的江水(上)

江北的硝煙並未因此散去。淮軍撤兵,苦了定王。

定王藩地處在淮北,大部都是在江北。本來有淮軍牽制,朝廷軍無法對定王軍形成打擊,淮軍這一撤,定王軍直接暴露在朝廷軍視野之下。

身在潁州的劉愈,也覺得是時候回江北,奠定朝廷對江北的完全控制。

朝廷各地守軍已聯合向南壓進,加上齊方張無諸率領的新軍及洛陽防線的朝廷軍隊,近十萬朝廷軍陳兵江北,定王擁兵雖近十萬,但他也知定王軍無法跟風頭正勁的朝廷軍抗衡。年前時間裡,朝廷軍並未急於倉促應戰,似乎在做等待。定王在惴惴不安中等到了前鋒將軍劉文嚴率兵回江北的訊息,因為淮軍撤兵江南,身在江右之地的劉愈自知已無法從側翼叩開淮地的大門,回江北只有一個目的,取定王之地。

丙申年春節,對於定王之地的軍民來說並不好過,朝廷的大軍虎視眈眈。劉愈一次性將江右的三萬守軍抽調幹淨,全都隨著他從斂州渡江北上,之後劉愈並未北上進徐州城朝見天子,直接率兵轉道淮北,向定王軍開戰。

一場摧枯拉朽的戰事,定王軍一路潰散,只用了三天時間,劉愈所率大軍已殺到定王都梁州之下,定王早前已率部分軍隊撤離梁州,隨著淮軍一同到了皖南,使得劉愈沒花什麼工夫便率軍進駐定王都。

朝廷各路軍繼續向南推進,基本掃平了定王和淮王在江北的勢力,正月初六。朝廷大軍已經陳兵於江北。隔江與淮軍對峙。

一場定鼎天下的戰事。暫時陷入了僵持。

新皇本來死守在徐州城不出來,但聽說劉愈現已到長江北岸的揚州城,便馬不停蹄地將鑾駕遷到了揚州,師徒二人離別近三個月之後再次重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