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英雄,許多人不知道,其實他也是“解放戰士”。劉鄧大軍六縱有個解放戰士名叫王克勤,後來在全軍掀起了“王克勤運動”;而在三縱亦有“曹文選”運動。對此,三縱政委丁秋生曾有這樣的記述:“曹文選同志是我們打嶧縣解放入伍的。經過教育,他覺悟提高很快,打棗莊時,他用一支步槍攔阻了七八十個出水逃竄的敵人,重傷不下火線,帶了一個戰鬥小組,繳獲了20多支步槍。……在激烈的泗縣戰鬥中,他的右手負了重傷,沒法打槍了,就自告奮勇擔負起在密集炮火下聯絡部隊的任務。他解放入伍不到一年,就入了黨,提升為排長。”曹文選在犧牲前,就是三縱有名的“一英三模”,即戰鬥英雄、模範黨員、模範通訊員、團結模範。曹文選在泰蒙戰役的最後突擊岱廟戰鬥中光榮犧牲。

用俘虜補充軍隊,自古有之,各國有之,不足為奇,這我也知道。但像人民解放戰爭那樣“即俘即補”,這堪稱戰爭中的奇蹟了,這不能不說是毛澤東建軍思想的勝利。同時也讓我想起一位偉大的先行者說過的一句話: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可惜他的學生沒有聽懂,蔣某人輸定這場戰爭了。

烽煙滾滾唱英雄,勇士輝煌化金星。英雄王成化金星,而三勇士是走下了蒿里山,除徐光明在找水時左臂負傷外,其餘二人並無大礙。三個戰士英勇戰鬥的事蹟,透過新華社電波傳遍了華東大地,“蒿里山三勇士”一時成了三縱的“名人”。三個人理所當然的獲得榮譽,立馬進入到兵頭將尾之列(班長),孫喜友還被授予華東三級英雄獎章。

作為軍人來說,馬革裹屍死不足惜,何況為了人民,為了理想。但非常不幸,戰士結局之悲慘莫過於此。不久,在艱難的外線出擊中,徐光明和夏棋盤雙雙失蹤,死無定論。

孫喜友在軍中升遷到副連長止步,於1954年轉業到浙江省公安廳勞改局,任蔣堂農場區隊長,後任南湖監獄大隊長,於1988年離休。但也人說孫喜友因背了個當過“國民黨兵”的包袱,政治上前景渺茫,在浙西的大山中,曾非常鬱悶地渡過了漫長的歲月……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十五章 蒙陰橫刀 (一)

萊蕪戰役,三縱領銜主唱“空城計”,何司令與“張軍長”打了一通迷蹤拳;泰蒙戰役,十縱三縱輪番上陣,力壓川軍,生擒師長楊文泉。一曲既了,對三縱這樣的主力來說,還是“意猶未盡”。而粟大將此時正忙著“佈景搭臺”,他將“導演”一部精彩絕倫的大戲——孟良崮之戰。

有人把主力團隊說成是一個軍的“打手”,我起初以為這不過是網路上的語言,其實不然,在魏學誠的日記中也把八師比作“打手”。可見打手和拳頭是一個意思,只是更帶殺氣。三縱(八師)自出道以後,都是在主戰場上挑大樑,萊蕪戰役卻作了偏師,原因前面說了,一是大餐眾弟兄也要勻著吃;二是擺迷魂陣,也是要真功夫,三拳兩腳就被人放倒了,空城計就露餡了。可以說,活捉李軍長,華野首長有意沒上三縱隊。可如今要拿“張軍長”,三縱竟然也沒趕上。

回頭再看陳唐兵團。戰泰安一縱作了“壁上觀”,但泰蒙戰役剛結束,葉飛就接到奔襲縱寧陽的命令,但只是小施拳腳,斬獲和泰安是不能比的。緊隨其南下的還有三縱,用司令員何以祥的話來說,連戰場都來不及打掃。

1947年暮春,國共兩軍在山東沂蒙山腹地有一場好殺,我華野大軍來回運動,大面積拉扯,終於看出蔣軍的一個破綻。俗話說:槍打出頭鳥。整編七十四師按奈不住,又一次前出冒進,露出一點縫隙。據第三野戰軍戰史記載,“27日,國民黨軍第整編七十四師先頭已抵界碑……原決定攻泰各縱隊全部東調,集中主力殲滅整編第七十四師於垛莊、界碑之間,因第五軍東來,白馬關失守,而未果”這就是說,三縱完全有可能與七十四師再度交手,看來還是時機尚未成熟,只能說是大戰剛拉開序幕,而這一期間戰局的發展又幾經變更。

陳粟最後定下決心是在5月中旬,華野首長“乃毅然改變先打第七軍和整編第四十八師的計劃,立即令向東行動之各部重返原地集結,準備迎殲整編第七十四師於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區”。孟良崮戰役大家都非常熟悉,華野9個主力縱隊悉數登場,其中有5個縱隊圍攻孟良崮,4個縱隊在外圍力擋增援蔣軍。七十四師最終倒在這5個縱隊刀下,一、四、六、八、九縱隊,英雄勁旅,功垂天地,永載青史。圍殲七十四師孟良崮是戰役主要方向,這毫無疑問,所以,一提起圍殲七十四師,人們首先想到孟良崮。但此役為什麼說在是百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