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艦隊後,俄國政府終於正視了現實,不再考慮遠東和世界海權的問題了,開始老老實實的經營自己的陸軍。但是這並不代表會放棄海軍。其中一個原因是固執而倔強的尼古拉二世對於海軍和大型戰艦的偏愛,而另一方面則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如果沒有海軍的話,波羅的海怎麼辦?經過數次大戰後,俄國人不僅僅意識到自己的海軍是茶几。同時更意識到自己的陸軍更是杯具!以至於現在俄國陸軍都開始考慮如果德國在戰役初期集中力量攻擊俄國的話。那麼俄國陸軍會考慮放棄俄屬波蘭,然後儘可能的拉直戰線,節省兵力,用塹壕和築壘區來防禦德軍的突擊。野戰連華夏陸軍都打不過,憑什麼打德國人?
陸上問題解決了,但是海上問題呢?如果德國人在波羅的海上敲開一個缺口然後來一個敵後登陸怎麼辦?就俄國的鐵路交通線水平和機動能力,從前沿帶兵回去,說不定還沒走到黃花菜都涼了!所以無論如何波羅的海艦隊必須保持最基本的震懾力。而這種震懾光靠潛艇和水雷是沒法做到的。。…。
於是乎,俄國政府決定在保證陸軍的情況下加強波羅的海艦隊,在俄國海軍部的計劃中除了3艘從華夏共和國贖回來的無畏艦外,俄國海軍將重新建造至少4艘新式無畏艦,考慮到俄國內部的悲催設計,俄國人決定採用購買圖紙,並且從國外訂購一部分軍艦的做法來武裝自己的艦隊。…。
不過在這場戰役中,因為俄國人認為龍泉級的發揮更加出色。所以,俄國人希望新式戰列艦將裝備10門更大口徑的艦炮而不是使用三聯裝。這一點倒是和歷史上俄國人的選擇出現了偏差,歷史上俄國人選擇裝備的是4座3聯裝主炮。4個炮塔平鋪,不僅僅服役的甘古特等艦是這樣,就連後續的未成艦,伊茲梅爾級戰列艦也是這樣,12門14寸重炮,4座三聯佈局!
除了這些時刻準備面臨戰爭的國家之外,遠在地球的另一端的南美國家也不甘寂寞。在華俄戰爭結束後。。被財大氣粗的阿根廷艦隊壓得有些喘不過氣來的智利首先在暗中和華夏共和國進行聯絡,希望能夠購買一艘龍旭級戰列巡洋艦來剋制阿根廷海軍的那一票前無畏裝巡,其中就包括早期的PISA型裝甲。。…。
而智利的所作所為被阿根廷政府得知以後,阿根廷自然不能坐以待斃,他們立即發動了反制行動,表示如果智利從別國購買“破壞了地區平衡”的戰艦後,阿根廷海軍必然會進行新的一輪擴軍計劃,而在海軍內部,要求戰艦裝備更大口徑火炮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原因很簡單,華俄戰爭的事例表明,即使是面對龍旭這樣的戰列巡洋艦,12寸火炮也顯得有些威力不足,8寸外甲可以打穿,但是內部的穹甲卻無法擊穿。而這是阿根廷海軍無法接受的。
除了阿根廷和智利這對宿敵之外,巴西也不甘寂寞,在智利和阿根廷正在實施自己的海軍擴軍計劃的時候,巴西也開始考慮自己未來的戰艦採購計劃了,因為沒有外敵的壓迫,同時在追求高階上檔次的心思作用下,巴西海軍政府居然提出了一個紙面很是NB的計劃!在這個計劃中。巴西要求自己的新式戰列艦至少裝備12門14寸級別的火炮!總排水量達到3萬噸以上!單純論紙面效能超過了目前列強所有的計劃艦!
感謝書友ianmonne、我是愛趙雲、壹咫綬傷恴誏、梁百武等書友的月票支援和打賞~~~~。(未完待續……)。…。
第七百五十三章 第二輪擴充的開始。
第七百五十三章 第二輪擴充的開始。,
。
甲午之華夏新史第七百五十四章 誤入歧途的皇家海軍
歷史一般都是進步的,技術設計一般也是進步的,在一般人看來最悲催的不過是原地踏步而已,比如說2戰的俾斯麥號戰列艦其實有不少東西都是從1戰的巴伐利亞那裡繼承而來的。巴伐利亞一戰夠NB,但是到了2戰明顯就不合適了。但是歷史上同樣存在設計倒退的事情。至少是部分倒退。有一句話是怎麼說來著?歷史是以一種螺旋上升的方式發展的。其中會有停滯也會有倒退!
比如說歷史上的納爾遜級戰列艦被譽為一個時代的巔峰之作,“bigseven”中最強悍的的存在!採用了傾斜式主裝甲,而且厚度在15寸左右,並且採用了三聯裝16寸主炮,炮塔防護也不錯。即使是一艘連條約戰列艦都不算的老艦。但是和2戰時期的新式主力艦對比也有一戰之力,如果死磕的話,納爾遜也許並不比俾斯麥號戰列艦差多少,如果納爾遜的主炮不是悲催的輕彈炮的話,只要有美帝MK6型16寸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