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這一條長長的基地鏈條,英國人的海上基地是支離破碎的。而且隨著德意志帝國的工業水平進一步的提升,德國海軍的發展潛力會更大。”最後,提爾皮茨強調道:“為了保證帝國海外戰線的完整,蘇伊士運河不能落入英國人的手中!”
不得不說。提爾皮茨的說辭對於喜好擴張的威廉二世來說無疑具有致命的誘惑力!這樣一來更堅定了威廉二世對埃及的態度。算來算去。。德國人突然發現,他們實在不想吐出自己吃進去的東西。不但與英法的條件相去甚遠,就連德國人認為的英法底線都無法達到。這樣的談判是不可能有結果的。。…。
而與此同時,英法兩國也在考慮德國人的條件,和德國人相同,他們也在思考著那些地方可以放棄,那些地方是必須爭奪的。法國人要求很簡單,那就是西歐保持現狀,對於巴爾幹半島?已經筋疲力盡的法國人已經沒了興趣,那裡距離法國太遠了,法國不可能去管那裡的事情。英國人想管,但是同時也認識到意義有限,即使個別的巴爾幹國家復國了又如何?他們被同盟國包圍了,說不定戰後根據情況改換門庭都是可能的。而英國人想要插手那是相當困難的。所以巴爾幹半島實際上就是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同樣的地方還有直布羅陀要塞和蘇伊士運河,前者已經被對方證明了,只要同盟國想攻佔,那麼這個要塞是根本守不住的,而後者則是同盟國不可能放棄的,無論是從海軍戰略上還是從經濟角度來講都是這樣。畢竟現在的情況是同盟國佔據場面上的優勢,想要讓對方吐出來,實在不容易。至於說北非?法國自然是想恢復在阿爾及爾的統治,但是具體能恢復多少,這個可沒準。畢竟根據情報現實,這裡本來應該是義大利人的好處。。…。
對於埃及嗎?英國人也不指望能全部撈回來。但是也不能落入同盟國手中,英國人的意思是埃及獨立,當然英國還是會持續施加壓力保證埃及傾向於協約國一方。至於說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英國人對於前者沒有什麼興趣,但是對於後者,英國堅決要求同盟國從伊朗的領土中撤軍,在英國人看來,伊朗就是英屬南亞的屏障,如果這個地方讓同盟國獲得的話,那麼南亞的局勢可就岌岌可危了!這是不容放棄的陣地!
雙方都將自己的修改意見告知了華夏。而徐傑在仔細對比了雙方的要求後發現,在西歐雙方的分歧是最小的,幾乎都是按照原有的國界線退回原處。巴爾幹半島有一些分歧,不過主要是英國人想要讓希臘保持獨立。北非的分歧比較大,法國想要回整個阿爾及利亞,英國想保住埃及和蘇伊士運河,但是同盟國不想放手,至於西亞嗎?雙方的分歧也不是很大,土耳其現在也很虛弱,而且已經從俄國獲得了部分土地,所以對連草都不長的沙烏地阿拉伯以及擁有一定實力的伊朗非常的不感冒。從第三方看來,雙方的分歧不是特別大,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外力的話,達成一致的可能性還是較大的。…。
。…。
但是可能沒有外力嗎?就在英法與同盟國彼此開始試探的時候,美國人坐不住了,威爾遜決定在陸地和海上同時發動進攻以便顯示美國的力量。在陸軍方面,因為美軍的數量並不是很多,所以只能以短促突擊為主,而且美國人試圖說服英法配合其在陸地上的攻勢,畢竟就算你想談,你也要打一場勝仗,撈到一些資本後再談吧!而在海軍方面。。美國試圖自己出動,和同盟國地中海艦隊打一場有限度的戰鬥,為此,他還要求英國能夠將美國戰艦的修理優先度儘可能的前提,當然,作為回報,美國同意托馬斯手下的3艘女王級戰列艦回到英國。至於另外一艘嗎?美國還想留下來繼續使用。
總之,現在的情況就是英法和同盟國想和談,但是心中多少有些不甘。還想打打試試。總之就屬於那種邊談邊打的情況。而當威爾遜總統的命令送到馬吉芬手中後,這位美國海軍第一人卻對未來的海上戰役並不是十分樂觀。“西姆斯艦隊的表現充分表明了美國海軍與世界第一流艦隊直接的差距。這不是短時間可以彌補的事情。如果托馬斯艦隊還在的話,那還好,我們將有相當大的優勢。而現在,托馬斯艦隊即將回到北海防禦,我們的實力未必增加。雖然我們依然佔據優勢,但是卻不是壓倒性的。”在報告中馬吉芬委婉的寫道,潛在意思就是如果托馬斯艦隊能留下的話,那麼這場戰鬥還是有極大勝算的。。…。
感謝書友zhouyu1976、9527以及書友hukaikaka的打賞~~~。今天下午還有一更~~~,最近訂閱不佳,作者很鬱悶……!各位書友能否支援一下??。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