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攻強守弱便於生產的中型航空母艦來彌補數量。第二,中型航空母艦的規格和標準亟待確定。第三,為了保證交通線的暢通,需要有輕型航空母艦來保證交通線的安全。從表面上看,楊用霖所說的情況和歷史上的2戰很相似,但是徐傑仔細一琢磨還是發現了許多不同,如果先從護航角度說起的話,那麼這個位面的輕型航空母艦就絕對不能用歷史上的吉普航母這種脆皮來代替,因為他們的對手比歷史上更兇殘!
歷史上的護航航母除了對地支援外就是承擔護航任務。而護航任務的實質是什麼?其實就是對付潛艇,而且不一定是把潛艇擊沉,只要能將其壓制在水下,無法對運輸船隊構成威脅就可以了。雖然護航航母的航速普遍都不高,防禦也茶几的可以,部分護航航母說是民船底子那是一點都不過分。即使這樣,在水下的潛艇面對護航航母上的各種反潛機也是無計可施。裝備了雷達和自導魚雷、深水炸彈的反潛機小隊可以摧毀任何敢於露頭的潛艇,而水下的潛艇速度一般只有6節左右。根本無法對護航航母發動進攻。所以結果就是雖然護航航母本身茶几的可以,但是造價低廉同時潛艇很難有攻擊的機會,航母本身的弱點被掩蓋了。
但是這個位面護航航母碰上了一個更加兇殘難纏的對手。如果把護航任務全部交給歷史上的那些護航航母絕對不行。這個對手就是在歷史上從未出現過,但是在這個位面被髮揚光大的航空巡洋艦!航空巡洋艦在設計的時候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破交作戰,所以在未來護航航母和航空巡洋艦之間必然有一戰!但是如果依然採用歷史上的護航航母的話,這種便宜的低檔貨面對武裝到牙齒的航空巡洋艦來說無疑是凶多吉少。
如果僅從航空效能上來看。護航航空母艦的甲板長度在150米到170米之間,寬度在22米上下。載機量在30架左右。如果僅僅看這些資料,護航航母和防空巡洋艦之間的航空能力差距並不大。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卻差了太多。原因很簡單。兩者之間的航速差距太大了。導致飛機起飛需要的甲板風風速不足,進而直接影響了起飛的效率。按照華夏海軍的標準,飛機起降距離的前提是以航空母艦以25節航速航行情況下計算的。如果速度更快,那麼所需要的起飛距離會縮短,反之則會增加。而歷史上護航航母的航速一般不超過20節!所有過載飛機的起降必須用彈射器來起飛,要知道,後期彈射器雖然動力增加,但是同時蓄力時間也會增加,用於反潛的話。起飛3到5架的小規模編隊還可以。但是放到激烈海空戰場上時,悲催的起降效率讓護航航母戰鬥力大減。
俗話說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再加上護航航母本身的防空能力偏弱,所以挨刀幾乎是必然的!以民船為基礎的護航航空母艦船體之脆弱完全可以用慘劇來形容,一發500kg的高爆彈只要命中船體中部,這艘船基本上就回不去了,民用船的隔艙數量和強度本來就很差,裝甲和動力艙交錯佈局更不會有,也許有人說民船很便宜,沒了就沒了吧。但是上面的30架飛機可不便宜。而一艘護航航母上至少需要1000人左右的官兵更不是用鈔票就可以衡量的。一發炸彈下去就讓一艘航母帶著2打左右的飛機和幾百號人沉入海底?估計沒有哪個國家會這麼大方吧?…
反之再看航空巡洋艦,護航航母起降過載攻擊機的能力本來就有限,面對空中的攔截和密集的防空火力以及優良的火控。護航航母起降的個位數的飛機能否對其造成傷害還兩說。就算一發500kg炸彈落到了航空巡洋艦上,運氣好點,戰艦還能有航空能力,運氣差點也可以保證核心艙的安全。用一箇中等程度的損傷換取對方一艘護航航母加上一堆運輸船,航空巡洋艦一方可謂是賺翻了!一般一個護航船隊最多也就配一艘護航航母就不錯了。就算航空巡洋艦失去了航空能力,人家還有艦炮不是?上去追擊速度一般在12節左右的商船那可是毫無壓力啊,要是碰上不長眼的驅逐艦還可以順道砸死。
所以在這個位面上為了保證交通運輸線的暢通,那麼就必須讓護航航母能夠壓制航空巡洋艦。壓制的標準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飛機數量比你多,放飛能力比你強。防護過得去,至少不能被秒。再加上一條就是航速必須要快,要是隻有20節不到的航速的話。面對最高航速高達30節以上,巡航速度都能達到20節以上的航空巡洋艦,你怎麼追啊!在大洋上作戰,航速帶來的機動性優勢是巨大的,尤其是在臨戰時需要快速機動的時候。
戰艦設計首先要以完成任務為標準,其它諸如造價和建造週期則要先放到第二位。為了充分壓制航空巡洋艦,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