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是一種浪費。除了潛艇之外,海上另外一個威脅就是港口附近可能存在的水雷陣,但是如果德國能突然發動進攻的話,那麼法國人倉促之間也很難部署多少水雷。
法國人海上的防禦力量不值一提,但是陸軍力量卻比較雄厚。要說法國人沒想到德國可能對南部港口發動登陸那是冤枉了法國人,但是戴高樂提出的擔憂確實沒有得到法國高層的重視卻是真的。法國高層是這樣認為的,未來戰爭中德國人的作戰重點將是在遠東,從德國在克里特島和巴爾幹半島以及伊朗灣建立大量的海軍基地就可以看出。所以德國人在西歐完全可能採取守勢,而英國人為了保住印度也會把主力調往南亞。也許有人提出了直搗黃龍可以更快的結束戰爭。但是一戰時德國陸軍的強悍讓英法美三國記憶猶新。所以在協約*事會議中也不要求英美法三國陸軍可以從法德邊境突破。畢竟德國人想打美英支援下的法國是很困難的,而法國陸軍想要打破德國重兵駐守的防線那就是幾乎不可能的了!
所以。法國陸軍的主要任務就是牽制德國陸軍主力,減少協約國在中東和南亞的壓力。同時防禦德國陸軍對法國發動進攻。並且以法國作為協約國空軍在歐洲大陸的航空基地,以便美英兩國戰略轟炸機部隊能夠發動對德國的戰略轟炸。所以總體而言法國陸軍的作戰思想是用於本土防禦,而進攻的事情交給英美。而根據上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除了建立一條堅固的防線之外,還要擁有較大的縱深,預設第二和第三條防線以便封堵缺口。原本法國陸軍需要防禦的就只有法比兩國與德國的邊境。但是現在,因為義大利的淪陷,法國也必須在法意邊境部署兵力,而在法意邊境的後面,法國人也部署了一定規模的機動兵團。
總體而言,法國陸軍的部署情況是偏於防守,靜態防禦兵力佔了總體數量的很大一部分。而機動兵團數量相對不足,尤其是南部兵力比較少,在法意邊境的部隊主要以山地戰部隊為主,缺乏重武器。所以主要能限制住對方的增援,那麼在海軍的全力支援下,德國陸軍在法國南部登陸的難度不算大。
“空軍能不能保證癱瘓法國的交通體系?”在隨後的討論中,興登堡不止一次詢問里希特霍芬。港口的吞吐量是有限度的,尤其是從對手手中奪過來的港口,其吞吐量肯定沒法和和平時期相比,在相當一段時間裡德國陸軍將在缺乏重火力的情況下作戰。德國艦隊不可能一直保持高強度的火力支援,而且火力支援的範圍也比較有限,最終能指望的也只有空軍了。而如果短時間內拿不下了,隨著英國空軍和法國空軍逐漸適應情況,那麼登陸的德軍情況就會更加糟糕。被趕下海餵魚也不是不可能。
而對於這個問題,里希特霍芬雖然在開始保證會有一定優勢,但是那只是數量優勢,實際情況如何還真說不準。所以這個想法只是給德國人提供了一個思路,而想要把這個思路變成現實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需要走。而讓德國人想不到的是,在經歷了上一次大戰的慘重損失,又沒有獲得任何補償的法國,在國防政策的保守方面遠超出同盟國的估計,換句話說就是徹底慫了!…
甚至於法國政府內部還出現了一種中間派思想,即想要透過中立來保持法國的利益。雖然這種思想沒有導致法國退出協約國,但是作為距離義大利最近的國家,法國在義大利內戰中的投入簡直可以用吝嗇來形容!而這還是英美以及華夏為法*費部分買單的情況下!而對未來的戰爭,法國人更是提出了一種被稱為“有限責任”的作戰原則。即法國保證自身安全,以靜態攻勢和強大的兵力威脅德國本土,以便減少協約國在中東的壓力。但是至於怎麼威脅法,是發動進攻牽制呢還是嚇唬對手,法國人沒明說。
而且在協約*力進駐問題上,法國則更加保守,以主權需要得到尊重以及基礎設施不足等介面,嚴重研製了英國空軍進駐法國的航空隊規模以及機種。原因很見面,因為距離的問題,德國人報復英國可能費點勁,但是對付法國卻很方便。法國人不想為英國人做炮灰。從法國人一系列的舉動中,華夏和美英兩國已經嗅出了一種濃濃的綏靖味道。雖然歷史改變了,法國人也在加強自己的軍備,但是其中的綏靖主義的傾向卻和歷史上如出一轍!這種行為自然引起了盟友的不滿,更引起了徐傑深深的擔憂。就這樣還打算和強悍的同盟國打一仗?這不是說笑話嗎?
“是時候找新的盟友了。”徐傑嘆了一口氣說道。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包黑子的月票支援~~~。第二更奉上~~~,求訂閱求支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