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給颱風裝的火炮。)來攻擊目標,雖然無法保證一擊必殺,但是因為有較大的載彈量和較高的射速,除了打坦克不如德國人的50MML60之外,對付其它目標還是40MM炮更勝一籌,而且情況不妙的時候還可以扔掉!
“我們今天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空戰的模式不再是簡單的飛機交戰。戰鬥的勝負也不再單純取決於小規模機群的配合和飛行員的戰術素養。通訊和預警將在未來的空戰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實時的對敵我雙方情況進行監控,利用資訊和偵察優勢來最佳化我方部署,集中優勢兵力展開攻擊或者防禦將從戰略層面提升我們的戰鬥力!”秦嶽看著從遠處跑道上起飛的代號“望樓”的4發飛機不由的感慨道。這架飛機沒有攜帶任何炸彈,就連自衛武器都非常少,不過它的作用卻高於戰場上任何一種飛機。
在陌生空域如何有效的利用自己的空中力量一直是華夏空軍難以解決的難題,在缺乏地面引導的情況下,雙方戰鬥機只能以中隊或者小隊的規模展開,能否碰上對手完全依賴偵察或者運氣。這就導致了有的機群和優勢對手打生打死,而另外的一些飛機則有可能在空中盤旋。空耗燃油。所以,如何能更有效率的利用己方空中力量就成為了華夏空軍必須解決的難題。
“既然地面可以透過雷達和通訊設施來為機群提供引導,那麼我們為何不能把地面塔臺移到空中去?用一架大型飛機攜帶雷達和遠距離通訊裝置,再加上引導人員來對機群進行排程。”在徐傑旁敲側擊之下。華夏空軍終於決定搞一款結合了空中預警和排程的指揮飛機。
不過最終搞出來的飛機依然讓徐傑十分失望,不要說和後世的預警機相比了,實際上最多能做的也就是一個預警和提示的作用。而且在加上了各種裝置之後,飛機的飛行效能極度惡化。放在機體背部的大型雷達太大太重了。直到出現了華夏結合蘭開斯特和B17的龍式重型轟炸機後,才初步解決了載機問題。
這僅僅是第一步。隨後電磁相容和通訊裝置的安裝等問題接踵而至。在當時條件下,雷達的效能並不出色,夜間戰鬥機的小型雷達不過只能探測12KM左右,而給飛機按上幾百公斤中的天線和整流罩之後,對小機群探測距離也不過在70KM左右。(這一點是作者臆斷的,根據艦載雷達的資料腦補的……!)比探測更麻煩的是引導和敵我識別。從遠處來一隊飛機,如何確定對方的身份?如何和友軍戰鬥機中隊進行聯絡?
原始的無線電敵我識別裝備會安裝,但是實際運用起來,誤報機率非常大。而和友軍中隊進行聯絡可以透過遠距離通訊解決,但是因為飛機位置變化十分迅速。戰鬥機部隊有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在什麼位置,怎麼飛才能飛到交戰空域。雖然在地面上可以透過地面標示來確定位置,但是這無疑對中隊指揮官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歷次演習中望樓型飛機各種看不見,聯絡不到,看錯人的事情經常發生。在經過數次改進之後,也情況也不十分理想。
不過徐傑不滿意,不代表空軍不滿意,其它人不是穿越者,在他們看來,能有一個空中雷達站給自己提供一點幫助就不錯了。至少比原來憑運氣找強多了。而在今天。在4架望樓型預警機的引導下,約3個戰鬥機大隊組成的掩護部隊將負責周宣裝甲師的防空任務。四架望樓其中2架在7000米高空遊弋用來監控對方戰鬥機部隊,而另外2架則降低到3000米左右用來防禦對方從中低空進入的攻擊機群。而所有三個戰鬥機大隊則猶如牆壁一般呈線狀部署在南部。
“這簡直即使一座空中的牆壁啊!”坐在望樓1號預警機的艙室中,孫欣看著雷達螢幕上綠色的熒光點構成的帶狀防空網不由的讚歎道。雖然每個中隊之間間隔有十五到二十千米左右。但是在望樓預警機的協調下。所有中隊在均勻的部署在各個空域,從低空2000米開始到6000米的範圍內,任何試圖突破的敵機都會被望樓找到,然後會被周圍趕來的機群圍殲。
為了保證資訊的準確性,華夏空軍還安排了另外一支快速中隊,這支中隊不攜帶武器的狐蝠式戰鬥機組成。他們的任務就是當望樓預警機無法確定對方身份的時候進行抵近偵察。用目視確定目標屬性。這個被稱為鷹之強的龐大防空網將和地面防空火力一起保證地面安全,而頗為湊巧的是,當鷹之牆第一次展現在德國人眼前時,德國人也發動了一次精心準備的攻擊。代號開罐器的行動在雙方陸軍相遇之前就先行展開。
“誘餌中隊已經進入戰場,獵人中隊準備十分完成?”就在鷹之牆西南約70千米的地方,負責誘敵的2個B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