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個請求被布勞希契否決了,而否決的理由也十分充分:“如果戰鬥從現在開始的話。那麼我們現有後勤可以保證你和你的部隊20天不會因為彈藥和食物發愁。而如果推遲一週的話,這個時間將會變成14天!不要對莫德爾的C集團抱有太大的信心,他的部隊也損失了大量的步兵和運輸車輛。有的時候人多並不是一件好事!”這話說白了即使,暫時停止戰鬥,後勤方面也不會有很大的改觀,等待莫德爾上來的結果就是打不了兩天,全部部隊就要陷入物資匱乏的境地,所以早打還是比晚打好!
作為這次戰役的總指揮布勞希契發現對手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強悍,後勤運輸線遭到重創意味著即使這次德國裝甲部隊能取得勝利,依然只能是戰術級別的勝利。因為前線的物資已經不夠他們繼續向縱深推進了,華夏部隊即使失利也可以從容撤退。“在正式發動進攻之前,我們已經將勝利的標準從重創對手,圍殲其中一部。改成了對對方造成一定的損失,使其在一段時間裡無力繼續西進。”龍德施泰特在一份檔案中這樣寫道。
和華夏空軍重點照顧的德國部隊不同,施拉格指揮的奧匈部隊卻並沒有受到太多的空中打擊,不但1個裝甲師和1個機械化步兵師被全須全尾的帶到了前線,甚至還超額完成了任務——大約3個裝甲營和2個機械化步兵營的兵力被從別的地方抽調過來,也按時達到了陣地。這可能是同盟國最近收到的一個好訊息。“華夏對我們並不是很重視。他們把幾乎全部的力量用在了南線,而西線卻只用伊朗人和俄國人來防禦,如果可以的話,我認為這將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突破點,當然我們還需要一些步兵,如果土耳其同意聯合發動攻擊的話,我們的勝算會很大。”和奧皇不一樣,施拉格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人,他雖然理解奧皇想要儘可能壓制土耳其,以便在伊朗多分一杯羹的計劃,但是在中東他卻竭力保持和土耳其人的良好關係。
“雖然土耳其人的裝備很不好,但是他們人多!”施拉格的理由很簡單。而他的請求也得到了土耳其方面的回應,在他出發之後不久,土耳其人也湊出來一個在他們看來很精銳的步兵師來配合施拉格行動。當然機動能力有些問題,當施拉格的部隊發動進攻的時候,土耳其人的部隊也就剛剛到位一半!
綜合兩方面來看,同盟國高層將領突然覺得從南線突破對方防禦的可能性不大,而從西線突防的機率會高一些。施拉格表示奧匈帝國打不過華夏、打不過英美法三國、甚至連1戰俄國人都打不過(同等兵力下)但是不至於打不過伊朗人吧!德軍牽制華夏主力,而奧地利軍團如果可以趁虛而入的話,那麼最終依然可以取得戰役的勝利!於是考慮到盟友的意見,在最後調集寶貴的航空兵力的時候,德國人稍稍向西線傾斜了一些。
不過同盟國最大的問題在於直到最後,都沒有對華夏參戰兵力有一個正確的估計,他們一直認為自己佔有較大的兵力優勢。而基於這個判斷,德國人制定了一個非常冒險的計劃。
感謝書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賞~~~。新的一週作者又沒推薦……!艱難度日中,求各位書友的支援和幫助~~~~。(未完待續。)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爆發
“德國人居然分散了他們的裝甲兵力?”一架雙發狐蝠式雙座偵察機從行進的德國陸軍上空飛過,飛機腹部的照相吊艙中的鏡頭不斷閃爍著。將地面的情況記錄下來。而副駕駛員在粗略的掃了一眼地面的情況後,突然發現有些看不明白了。德國人的各支部隊直接的間隔非常大,從空中可以輕易的看見對方部隊之間的空隙,在他看來,如果德國人繼續保持這種隊形和華夏裝甲部隊進行交手的話,絕對會第一時間被捅個對穿。
“有沒有感覺到德國人的正面過於寬闊了?”各種偵查手段送來的情報被陸續送到了指揮部。彭毅看著一條几乎將華夏部隊徹底包住的弧線陷入了沉思。雙方之間的距離還有30到40千米左右的距離。以華夏的戰線為基準,再擴大30到40KM畫一個圈,那麼這個範圍就有些恐怖了!德國人絕對沒有足夠的兵力來經營這條防線。“他們到底打算幹什麼?”
“德國人部署如此寬闊的正面唯一的可能就是打算繞過我們的兩翼從側面發動攻擊,德國人的坦克在攻防方面都不是我們的對手,但是他們的機動性卻不錯。而且使用柴油機後行程也比較遠。這種穿插是可行的。”周宣想了想說道。
“但是畢竟正面兵力密度不足,雙發一旦交手的話,對方在第一時間就會崩潰,戰線太長了,而縱深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