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上義大利方面新研製的雙聯裝炮塔,可是說是當時海軍武備中最強的組合。至於選擇12寸炮的原因嗎。只有嚴博勳和負責接艦的劉步蟾等人知道。
雖然在甲午戰爭中,多次實戰表明,面對新式的硬化裝甲,老式穿甲彈根本無法擊穿。這種情況下,使用苦味酸裝藥的高爆彈窒息敵艦才是最好的選擇。不過這樣一來,戰鬥的結果將十分漫長。而且很有可能經過長時間的戰鬥後,雙方只是分個勝負而無法徹底擊毀對手。打了半天,結果對手修理一下又出來了。這種情況對於走精銳路線的北洋艦隊來說顯然是不可接受的!北洋的戰術要求就是儘可能的擊沉對手,在一次次交火中,利用自己戰艦的效能優勢保持己方戰艦不受損失。同時不斷擊沉敵方艦艇,削弱對方艦隊實力才是最佳選擇,所以北洋艦隊必須裝備儘可能強大的武器來保證戰力。。…。
作為一個穿越者,徐傑十分清楚當時的情況,並不是火炮的威力不夠,就拿北洋艦隊新裝備的mkix型12寸主炮來說吧,可以將386kg的炮彈打出778米的初速!按照推算這個威力在3800碼的距離上應該可以打穿12寸克虜伯裝甲!但是實際上連6寸哈維都難以擊穿。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被帽可以破除裝甲的硬化層,同時苦味酸裝藥不穩定很容易早炸。面對這個問題,徐傑的解決辦法就是在彈頭的外面加上一層被帽。開始計劃使用軟鋼作為被帽的材料,然後逐步使用經過淬火硬化後的材料作為被帽。
而引信製造方面則延長起爆時間,同時在裝藥上使用tnt炸藥代替苦味酸,同時在裝藥和彈體之間用蠟來隔絕以便更加問題,而隨著技術的成熟。徐傑還算在將tnt裝在一個木製容器中,增加穩定性。經過這樣一番改進後,雖然可能依然達不到理論穿深,但是擊穿8寸左右的裝甲問題不大,面對更厚的裝甲,即使無法擊穿。也可以靠巨大的動能造成船體的破損,就像當年留裡克號打天津號一樣。只不過現在的穿甲彈彈體強度更大,所造成的破損也會更大。雖然現在穿甲彈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但是本著未雨綢繆的思想,先把火炮準備好才是最佳的選擇,畢竟北洋不用像西班牙那樣隨時面臨戰爭的威脅。…。
。…。
而除了武備以外,在防護方面,尤其是水下防護方面,嚴博勳等人做了新的嘗試,隨著魚雷技術的發展,戰艦的水下防護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為此在徐傑“先進理論”的指導下,以及在義大利人的多次試驗後,新的水下防護體系終於新鮮出爐。整個防護體系的宗旨是保證有一定的縱身,同時在雙層船殼後留有一系列的空倉用於吸收魚雷爆炸產生的高壓氣泡。而隨後是兩層高彈性鋼板,用於抵擋衝擊波和碎片的衝擊,再往裡,則是煤倉,如果正好有煤的話,可以講剩下的能量也吸收掉,最後就是一層40mm厚的裝甲隔壁。將用於抵擋魚雷衝擊的剩餘能量。
而隨著2艘但丁級戰列艦的服役,北洋艦隊在遠東的海上優勢將進一步鞏固。即使俄國在遠東的兩艘新型戰列艦服役。。雙方的差距相對於甲午戰爭時期也是更大,畢竟兩艘但丁級戰列艦的戰力可是遠高於兩艘俄國戰列艦的。而劉步蟾手下的戰列艦支隊也不再是有名無實的了。從此北洋艦隊的戰力構成進一步最佳化,從單純依靠巡洋艦轉變成了戰列艦和巡洋艦並重的格局。而隨著這兩艘戰艦的服役,老北洋殘存的3艘戰艦終於可以退出一線了。除了致遠號作為訓練艦外,定遠和鎮遠號則作為近海防禦炮艦去使用,用於港口防衛工作。。…。
兩艘一等戰列艦加入北洋後的影響比當年定鎮加入北洋還要大。這不僅僅是因為但丁級是一艘真正的世界第一流戰艦,(定鎮所謂的遍全球第一等鐵甲艦更多的只是誇耀,當時其它國家有足夠可以壓制定鎮的存在)而更意味著北洋水師已經開始從一支近海防禦型艦隊向黃水海軍發展。其打擊範圍已經逐漸從領海向外海方向發展。從維護領海不受侵犯向中距離投送軍事力量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此時的北洋和美國海軍一樣,都希望將自己的艦隊力量儘可能的向外投送。只不過北洋的擴張只有一支不算很強的俄國遠東艦隊阻礙。而美國艦隊遇上的確實多方勢力的聯合絞殺。
2艘但丁級戰列艦的服役讓北洋艦隊的實力提升了一半以上。而這如此巨大的進步讓俄國人徹底坐不住了。在目前的情況下,一旦開戰北洋海軍加上有濃重北洋系背景的外洋艦隊將在海上佔有絕對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俄國海軍內部對遠東艦隊建設的方向產生了分歧,一種意見認為,俄國艦隊需要將更多的戰列艦排到遠東以便可以壓制住北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