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先給劉備的,只是說給劉備個豫州,我可又沒說要給你個送個家底豐厚的豫州啊,這把個豫州之地搶得十室九空,百里而無人煙,但是隻要那地皮在,那也是個豫州給你了也不是。這卻也不能當我曹操失言嘍。
而更讓曹操高興的事情是,等昨日大軍趕到這沛國縣城外之時,正自曹操在盤點這一戰的收穫的時候,卻忽有帳外小將來報,有一大將,引數千人馬來投。
呵,不想這剛入豫州,就有大將來投耶,當下曹操急起身把個人引了進來,一番細看來,只見當先一將身長八尺,虎背熊腰,倒提一柄三尖兩刃刀,騎於馬上,威風凜凜間,卻是好一員上將之才,當下不由大喜,問及姓名出處,那人只說本是江夏平春人,姓李名通字文達,本一遊俠兒也,只因豫州黃巾猖獗,遂與同郡人陳恭,起兵於朗陵,只是奈何李通雖勇武過人,然卻是兵微將寡,而那黃巾賊眾卻是動不動就萬人數萬數十萬的大陣仗,李通又如何能頂得住,如今聞得曹操自領了兵馬平豫州平黃巾賊,便說動了同夥陳恭,一同來投了曹操,也算是為家鄉人做謀些安全,多殺些黃巾賊儘自己的力量做些能做的好事吧。
這沛縣,總的來說,也是那沛國郡的治所所在,城高牆厚不說,佔著人多地利之便,劉闢,龔都等人守著這沛縣,雖然說不能把曹操給怎麼樣了,但佔著這方城池,倒也不用太懼怕於曹操怎麼樣的。
攻城戰這種事情,其實都這樣,一方努力的想爬上城牆,一方卻要努力的把這些想往上爬的人給打下去,一來二去的,城內的劉闢等人倒也不怕這人員的消耗,他現在手下啥都不多,可就是人口兵員多。最不怕的也就是這種消耗戰了。
只是曹操,顯然不會就因為沛縣這一個小縣而擋住了自己前進的路,當下就尋得帳下諸文武大將,曹操自己領軍坐守在這沛縣外,讓帳下大將分兵而去奪豫州其它之地,也好多掠些資源回他兗州展去。
自曹操得了李通這員大將後,為求表現,李通自然是需要急急的請戰的。
他早年便是個遊俠兒,常在這汝南,沛國一帶走動,自然是對這一帶地理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
如今,有這麼一個相當於是本地人的李通帶路,繞過沛國,也只能算是小兒科而已。
而城頭處的劉闢,龔都等人,卻只能眼睜睜地看看曹操就這麼自自己眼皮底下慢慢悠悠的走過去,而自己卻只能窩在城頭處動也不敢動一下。
這一副場景,可想而知,劉闢此刻的心內是多麼的窩火。
~~~~我是分割線~~~~
因為我這章節是現寫現傳的,所以文中有很多錯字,報謙了大家,我儘量傳上來後看一遍,改一下,呵呵,順遍求一下金磚,收藏嘍……
解釋一下jimhcy的問題,至於你說的那個情節,現在寫書也確實差不多都那樣,可是我認為,我寫的是三國,就是三國。
讓主角三年而一統中原,然後就起兵四處征戰,打遍全球,統一整個宇宙,最後還受到仙人指引,修煉成仙,可以與三清道祖喝喝酒,聊聊天,最後他還可以長生不老,見到幾千年後的自己……
這卻不在是三國,而是一部編年修仙史了,呵呵,我寫的是三國,他僅僅只能侷限於三國。從中平元年的184年春開始到得鹹熙265年終,蜀,魏,吳三國差不多結束之後,那個時候也就是三國結束的時候。
………【175 陷陣之士】………
不說曹操與劉備二方為爭豫州的錢糧資源,是各自絞盡腦汁,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定要在豫州之地多爭上些好處。
只說方寧這邊,自得了徐州之地後,方寧大大方方的,又隆隆重重地為陶謙老兒安排了個葬禮。
逝者已矣,而活人卻仍然需要為生活而努力奮鬥。方寧,糜竺,曹豹他們自然不能因為陶謙這麼個死人,便耽誤了大事,待得過了陶謙忌日的頭七之後,在一眾大小將佐的頂力支援下,方寧才算是正式接管徐州之地。
大封原徐州原來的諸位大小將佐,這種事情,自然是不需說的。
立陳宮為徐州長史,這自是不消說的,又立糜竺為主薄,陳登為別駕,而陳圭這位如今已經也是五十有八的原下邳太守,自陶謙死後,便自閉家門而謝客不出。
任方寧如何相請,亦是足不出戶。後來待得方寧逼急了,卻自已年老體邁為由,拒絕了方寧,也退出了下不邳太守一職。
這陳圭老兒既然以老邁而不能勝任於下邳太守一職,方寧自也不會求著他去當,雖然這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