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放棄與他關係密切的何謙呢?”
謝琰臉色一沉,差點光火,但又勉強把情緒強壓下去,但仍忍不住提高了聲調,顯示出失去了耐性,不悅的道:“這還不簡單,論實力,是劉牢之比何謙強,何況只要成功拉攏劉牢之,王恭和桓玄的聯盟立即實力大減,而事後亦證明於司馬道子當時的情況來說,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劉裕平心靜氣的道:“假如我真的成功刺殺劉牢之,大人下一步怎麼走呢?”
謝琰沉聲道:“當然是全力討伐天師軍。
劉裕心中苦笑,謝琰的想法實在太天真了,道:“司馬道子會這麼好相與嗎?這將是他整頓北府兵千載一時的良機。一方面他可以藉此置我於死地,株連所有與我有關係的人,來個斬草除根;另一方面他可以提拔劉牢之派系的將領作北府兵的統領,甚或直接委任他的兒子掌管北府兵,如此我們豈非弄巧反拙?”
謝琰顯然沒有為他的生死設想過,呆了一呆,才道:“當我軍權在握,豈到司馬道子胡作妄為,更何況他還要倚仗我去應付天師軍。”
劉裕道:“在北府兵內,劉牢之從來都是玄帥之下的第二號人物,淝水之戰後他的權力更鞏固,所以玄帥也不得不因應形勢把兵權交卸予他。劉牢之比之何謙更工於心計,他絕非有勇無謀之輩,這正是司馬道子不得不捨棄何謙的原因。今次他到建康來,不會不防司馬道子一手,兼且有何謙的前車之鑑,對他自己的安全應作出了最妥善的安排。假如他在建康遇上不測之禍,由他嫡系將領把持的廣陵,必會起兵作反為他復仇,值此天師軍作亂之時,我們大晉先來個內訌,並不明智。”
心忖現在的自己,等於代替了當日王國寶的位置,劉牢之變成何謙,司馬道子則換作謝琰,只是形勢卻迥然有異,因為謝琰根本控制不了北府兵。
謝琰雙目噴出怒火,沉聲道:“說到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