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輕易棄朕而去?”
文彥博朗聲說道:“老臣留在朝中,也沒什麼用處,而且不合時宜。朝廷說變法、變法,可以不顧祖宗家法;朝廷說立法、立法,卻連聖人的教誨都可以不聽。上下失常,陰陽失度,這是禮崩樂壞之際。老臣不忍見此,陛下念著老臣忠心為國,就請放臣外郡吧。”
趙頊見他這個樣子,也只好溫言安慰道:“文公,樞府非卿不可,卿當勉為其難。朝廷委卿之任,不可謂不重。卿欲請外,朕是不準的。這樣,今日就議到這裡,卿等都先告退吧,丞相和張商英留下。”
待一眾臣工都退下後,趙頊打量了張商英一眼,這個二十七八歲的年輕人,長得甚是俊逸,星目如點,炯炯有神。趙頊不由生出幾分好感,說道:“張卿,章惇很是稱讚卿的學問。”
“不敢,那是章大人謬讚。”張商英謙虛道。
“章惇豈是喜歡說別人好話的人?”趙頊笑道,“張卿對於朝廷行新法是什麼看法?”
“新法本是良法,如果得其人,緩緩行之,則有利於國,如果非其人,急功近利,則有害於國。”張商英看都不看王安石,直率的說道。
“哦。”趙頊不置可否,繼續問道:“那麼對於《汴京新聞》,卿又有什麼看法?”
張商英略想了想,答道:“陛下,微臣以為《汴京新聞》,於國是有益的。”
“何以見得?”
“臣聽說《汴京新聞》的主事者,是桑充國、程顥、歐陽發,這三個人,桑充國得罪了鄧綰,這次連石越、沈括、孫固都一起得罪,由此可見此人是個極有風骨的人;程顥、歐陽發,久負盛名,世人都稱為君子。這樣的人主事,《汴京新聞》就不至於對國家有害。何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