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30部分

自信滿滿,而且越說越有信心。

因為他生於吳地,長於吳地,而且來自最底層。

當地的地方情況,他了然於胸。(未完待續。。)

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節 雜家官僚(1)

“卿說的有道理……”劉徹點點頭,他很贊同朱買臣的這個說法。

事實上,即使朱買臣不提,他也會開始調整少府和大農的力量部署,將更多資源向南方傾斜。

原因很簡單。

在如今,北方的冬小麥種植,已經出具規模,相關技術也基本達到了目前技術條件下的瓶頸。

接下來要做的事情,無非就是推廣和宣傳。

但在南方,卻不是如此。

南方的稻米種植業,在如今,依然原始而落後。

而且,由於南方是水田,是以,大部分少府針對北方農業設計和製造的工具,在南方根本派不上用場。

北方先進的耕作技術在南方也完全無用。

畢竟,你不能指望把種小麥和種水稻混為一談。

這也是史上,為何強如漢唐,南方的開發程度跟不上來的緣故。

當帝國的核心是北方時,資源、人力、物力以及關注度,就全在北方了。

南方地區,則成為了次要地區。

假如劉徹沒記錯的話,在宋代以前,南方的水稻種植,一直就是粗耕。

技術落後到什麼地步?

稻苗的移栽技術,是東漢發明的,稻田排水,要等到南北朝才被人民知曉,至於完整的水稻栽培種植技術,要等到南宋才開始成熟。

換句話說,在現在,南方的水稻種植,沒有移栽,沒有育秧,沒有排水,沒有除草。

老百姓種下水稻後,基本上就不怎麼管了。

稻田之中,雜草叢生,一畝地產出,還沒有北方的小麥高。

也就是前幾年,三越臣服漢室,開啟了通向了中南半島的道路上,來自中南半島的優秀稻種開始流入中國。

這種史上被稱為‘占城稻’,在如今號為‘南稻’的水稻品種,迅速展現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和抗雜草能力。

但可惜,引入時間太短,至今只在江都國和淮泗一帶有推廣。

顏異臨行前,劉徹倒是讓其努力去推廣了。

只是,時間太短,現在還看不出效果。

“假如,朕命卿為吳越一郡之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