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0部分

他回頭望著太醫署的宮牆,在心裡嘆了口氣:“又抄襲了啊……”

此番,他所抄襲的,乃是未來唐代的名醫,藥王孫思邈在其不朽名篇《千金要方》的卷首所做的序言《大醫精誠》。

在古代中國醫學的發展史上。

孫思邈的《大醫精誠》與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的序篇《傷寒卒病序》一樣,是每一箇中醫醫生入門的必讀經典。

甚至,直到兩千年後,在某些農村的老中醫手下學醫或者實習的年輕人。初次入門,第一件事情,就是背熟《大醫精誠》與《傷寒卒病論序》。

可能,即使背熟了這兩篇文章的醫生中,也會出敗類。

但是,敗類一般都是沒有背過這兩篇文章的人。

穿越之前,劉徹確曾在一個老中醫門下學習過。

雖然,那時候劉徹年輕而貪玩,也不懂什麼醫德啊前途啊未來將來啊。只想著怎麼好玩怎麼來。

所以,不過幾個月就被掃地出門。

在那幾個月裡,他唯一學到的東西,大抵也是這兩篇文章。

但數年後。當劉徹在某地偶遇一位過去的師兄時,去他開的診所做客,親眼所見。這位師兄,並沒有跟他的一些同行一樣。對病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什麼藥貴就用什麼。

而是小心謹慎的選擇用藥。

能白黴素解決的感冒。絕不用青黴素,能青黴素搞定的,絕不用先鋒黴素。

這就是醫德的體現。

也是古老的中醫價值觀,對醫生的影響。

《大醫精誠》與《傷寒卒病論序》的文字中所透露出來的精神以及對病人的仁愛

對醫學的無盡探索與追求,哪怕再過一萬年,也不會落後。

於劉徹來說,建立了醫學體系,當然也要建立起一個醫學道德標準。

不能讓庸醫和敗類,破壞了醫生的名聲。

尤其是當前,劉徹大力鼓勵培養醫生,民間鄉亭中的醫生,甚至享有了類似後世科舉制度中的秀才的待遇,獲得了免除徭役和部分田稅的優免。

這些政策,取得了極大的成績。

最起碼,目前關中各縣的鄉亭裡,基本建立起了一個類似赤腳醫生的制度。

這些醫生可能醫術不高,甚至也就會一點簡單的診脈之術,他們所學的也就是劉徹讓太醫署編輯的《傷寒雜病診治論》。

一本基於當前對感冒和傷寒等常見疾病的處置和診斷手冊的醫書。

無非就是將桂枝湯、葛根湯、麻黃湯作為主要藥劑。

對當前的時代來說,這桂枝湯、葛根湯、麻黃湯,簡直是青黴素一樣的神藥啊!

這些簡單廉價而且可以就地取材的藥劑的問世,使得漢室的民間基礎醫療工作出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大量不學無術的傢伙,見到有利可圖,也隨之當起了醫生。

這些傢伙可不管什麼辯證不辯證。

見到一個病人說咳嗽畏冷,就給你上桂枝湯,治不好再來葛根湯,葛根湯再不行,就來麻黃湯。

他們這樣搞,就跟後世的無良醫生,不管什麼情況,統統掛點滴,抗生素輪著用一樣。

而,他們的行為,卻產生了比後世的無良醫生亂用藥更可怕的災難——抗生素用多了,撐死了產生抗藥性,即使出問題,還有大醫院可以治,最多病人受罪,多花點錢。

而在如今這個時代,亂用桂枝湯和葛根湯、麻黃湯。

卻是要死人的!

去年一年,內史衙門就緝捕了超過三十個治死人的庸醫。

至於那些僥倖過關,還在招搖過市,騙人的敗類。則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是以,醫療道德體系與監管部門的建立。已經是迫在眉睫了。

對基層的郎中醫生,劉徹要求不高。

但至少。要有起碼的醫德吧!

這篇《大醫精誠》,藉由淳于意遺表上到朝堂上,劉徹就能立刻以此為依據,要求所有醫生,包括鄉中的醫生,必須背熟這篇文章,才能獲准行醫。

這樣做,雖然聊甚於無。

但至少,能讓那些有良心的醫生更有良心。而無良的醫生,要受到良心譴責。

更何況,劉徹還可以藉此建立一個問責的機構——雖然這同樣聊勝於無,基本上除非出了大問題,它不會有什麼作用。

但,這個世界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