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詔是事實,慫恿張偉等人武力作亂也是事實,雖然楊廷和費宏等人口口聲聲是為大明朝社稷江山著想,要剷除朝中奸佞,幹冒天下之大不韙,但這種論調卻不足以救他們的命。
宋楠的本意並不想殺了楊廷和和費宏等人,畢竟這些都是朝廷曾經的重臣,在朝野上下的影響力非同小可,也許留著他們的命對自己會更有利;但宋楠也不想就這麼輕易的饒了他們,畢竟這些人已經不可能為自己所用了,他們活著便會給不少陽奉陰違之人以希望。
正兩難之際,傳來了楊廷和費宏二人在詔獄之中自掛而死的訊息,震驚之餘,宋楠立刻明白了這是錦衣衛衙門知道自己難以下這個決心而玩的貓膩。宋楠將萬志和黃輝召來嚴厲詢問,萬志和黃輝當然不肯承認,只說楊廷和自己清高,難以接受如今的處境,所以自掛而死。並說要去追查詔獄守衛失職之罪云云。
宋楠瞪視他們半晌,終於無可奈何,最後說出一番話來:“你們也莫狡辯了,你們跟隨我多年,我還不瞭解你們麼?我知道你們是怕我難以下決心,所以私下裡解決了他們,這件事你們做的很不對○c,ww□w。。記住一件事,如今朝廷的形勢已經不同以前,從今以後這等手段不可再用,否則我必不會容你們。大明要中興,朝廷要勵精圖治,必須穩定為先,不能再搞這些激烈的手段。此時不收斂,便會積累仇怨,到了將來的某個時候,清算也更加的猛烈。將來無論遇到什麼事,要有容人之量,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切莫再搞這些手段。”
楊廷和費宏的死果然引起朝中舊臣們的不滿,不是他們不該死,而是這種死法實難服眾。但錦衣衛詔獄隨即出示了楊廷和的獄中日記,內閣經過研讀之後一致認為,楊廷和和費宏之死確係自殺,楊廷和臨死前的日記中有這麼一段話可為其萌生死志的明證。
“……餘一生修身自持,少年時便立下為國盡忠之志,入仕後得皇上恩寵恩師提攜,忝居高位。然餘上負聖意,下負百姓,為名利私心所擾,以至於昏聵耳目,做出有悖人臣之舉,實愧對先皇,愧對天下人。餘每思之,淚下如雨,錐心似狂,實難自諒。餘心本無悖逆之心,然事實俱在,百口莫辯,先皇已去,何以剖白?泉下見先皇之日,先皇亦可恕臣,諒臣否?……”
錦衣衛詔獄看守們也提供了看守記錄,楊廷和自殺之前,好幾日夜不能寐,在牢房之中踱步呢喃,守衛們聽到他口中所說的反反覆覆都是那一句話:“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以上兩點證據足以佐證楊廷和畏罪自殺的真實性,而費宏的死也定是見楊廷和自裁,所以也隨之而去,兩人之間有提攜互佐之誼,費宏又是個直性子的人,他跟隨楊廷和自掛而死也是極有可能。
雖然很多人的心中尚有疑問,但事已至此,他們也絲毫沒有辦法,好在讓他們感到安慰的是,鎮國郡王宋楠上奏皇上寬恕了楊廷和和費宏的家人,令其舉家外遷回原籍,子孫永世不得入仕,也算是保全了楊費兩家的血脈。不少人對宋楠此舉甚為意外,同時也對宋楠的看法大為改觀。
……
五月暮春時節,宋府後園之中鶯飛蝶鬧草木融融花團錦簇,後園涼亭的陰涼處,宋楠靠在一張竹椅上眯眼小憩;俏婢婉兒站在宋楠身後替他輕輕的揉著鬢角,青鸞在旁邊替宋楠埋頭撰寫著小几上的一大疊草稿。亭下遠處草地上朱秀芙、葉芳姑、陸青璃、朱鳳桐、沈雲煙、楊蔻兒等人嘻嘻蹴鞠的聲音傳來,夾雜著幾聲奶聲奶氣的叫喊,那是宋楠的小兒女們也在跟著起鬨。
事實上,這種情景已經是宋府的常態,隨著時局的穩定,宋楠反倒清閒起來。楊蔻兒和陸青璃的耳朵也逐漸治療好轉,這一切都得益於李神醫的妙手調教。當初李神醫因預測正德的病情而擔驚受怕逃離京城,現在正德駕崩了,他也去了干係,錦衣衛在四月裡在南京找到了他,將他請回京城幫兩女治療。兩女當日被震得耳膜破裂,確實瀕臨耳聾的危險,但經李神醫治療,如今雖有些耳背,但基本上已經恢復了聽力。李神醫說,隨著時日越久,耳疾會逐漸康復;有了他的話,宋府上下也算是心中放下了大石頭。
朝廷上,內有張永外有楊一清,京營中有張侖,他們都能獨當一面,也用不著宋楠去操心瑣事。宋楠得以享受閒暇之餘,也開始著手思考關於大明未來的道路。
改革是必須的,大明朝的積弊太多,需要改的地方也太多,宋楠需要一件件的明確出來,然後按照次序一樁樁的推進,就像當日在馬車上和朱鳳桐所說的那番話一樣,宋楠內心中給自己加了重擔,大明朝的未來如何,自己能否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