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0部分

僧就快回來了,周鼎要給唐王報個信。

原著中,唐僧回到東土後,受限於時間限制,並沒有講完經書,便到了一藏之數的時間,時間既到,取經之事完成,上天降下功德。

功德臨身,唐僧證道成仙,受如來召喚返回佛門。

而這一次,周鼎打算提前召集眾僧,做好傳道的準備,等唐僧回到大唐,便開始為眾僧講經。

節省出事先準備的時間,唐僧一定能一藏數之前講完經書,這樣的話,周鼎等人的功德也許會多一點。

為什麼周鼎會這樣想呢?

因為,周鼎感覺,唐僧在靈山取經的時候,佛門的態度很奇怪。

怎麼個奇怪法呢?

且說:唐僧上了接引佛祖的渡舟,抵達佛門,拜了又拜,也不知拜了多少下,終於來到了如來佛祖的面前,又拜道:

“弟子玄奘,奉東土大唐皇帝旨意,遙詣寶山,拜求真經,以濟眾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賜回國。”

如來說道:“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穀,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殺牲,造下無邊之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

雖有孔氏在彼立下仁義禮智之教,帝王相繼,治有徒流絞斬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縱無忌之輩何耶!”

如來說的真是東土大唐嗎?相比大唐而言,西賀牛州才是這樣的情形吧,否則的話,西賀牛州的人,怎會以託生到大唐為最終理想呢?

佛祖接著道:“我有經書三藏,可以超脫苦惱: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

三藏共計三十五部,合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強,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

說道這裡,佛祖對兩個僧人道:“阿儺、伽葉,你兩個引唐僧等人,將我那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檢幾卷與他,教他傳流東土,永注洪恩。”

佛祖的話,就是奇怪之處:佛門大張旗鼓的搞西遊,唐僧歷盡險阻,好不容易到了西天,竟然只給他各撿幾部給他帶回東土。

由此可見,傳經,並不是佛門的目的。

更甚至,佛門並不想把經書傳到東土,搞西遊的目的,就是為了佔領東土地盤,同時清理沿路的妖怪,彰顯佛教的威風。

(未完待續。)

第 369 章: 取經隊伍發了財?

如來對待唐僧的態度如此惡略,下面的人自然不把唐僧等人當回事,帶這唐僧取經的阿儺、伽葉兩位尊者,明目張膽的想唐僧索要‘人事’。

所謂‘人事’,就是傳說中的好處費,亦或者稱作是辛苦費,也可以叫做跑腿錢,茶水錢。

阿儺、伽葉二人身為佛門尊者,要的肯定不是一星半點的小錢,既然親自開了口,胃口的肯定不小。

問題來了,西遊隊伍有錢嗎?

眾所周知,唐僧只有三件值錢的東西:袈裟,禪杖、紫金缽盂。袈裟和禪杖是周鼎隨手煉製的,在凡人眼裡或許是好東西,但在佛門尊者的眼裡,想必只能算是垃圾吧?

除了這個,唐僧只剩下一個紫金缽盂,紫金缽盂乃是凡人鑄造,材料雖然不錯,也入不了尊者的法眼吧?

兩位尊者究竟想要什麼東西呢?

答案只有兩個字:繳獲!

大家都知道,西遊隊伍一路西來,沿路剿滅了不少的妖怪,豈能沒有一點繳獲?

悟空幾人弟也不是傻子,八戒更是有名的財迷,既然打死了妖怪,肯定要搜刮妖怪家裡的戰利品,否則的話,豈不是暴殄天物?

問題來了,悟空等人有繳獲嗎?

有!

不過,並不是每個妖怪的戰利品,都可以拿。

首先,有背景有後臺的妖怪不能拿,若是拿了他們的東西,終歸還是要吐出來。

例如:金角和銀角。

悟空想要昧下金角銀角的法寶,最後還是被太上老君要了回去。

若悟空膽敢不給:嘿嘿……

其次,牛掰人物的坐騎,或者牛掰任務收服的妖怪也不行。

例如:悟空西行路上遇到的第一個妖怪:黑熊精!

黑熊精被觀音收服,悟空就不敢再動黑熊精家裡的東西。

不僅是的黑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