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朝臣以王沂孫呂文德歐陽洵三人為首,只見王沂孫沉思了一番之後,說道:“啟稟陛下,大康雖以商起家,卻不能不忌憚商人之至,商人逐利,為蠅頭小利,不惜出賣家國。大宋時期,夷蠻鐵器,多由他們走私,屢禁不止。”
李響皺眉,他知道商人的劣根性,在這個時代顯露無疑。他也不文縐縐的扯文弄墨了,直接說道:“首輔此言有失偏頗。這話是一棒子打死一船人,有因噎廢食之疑。朕曾經研究過大宋稅收,北宋經濟並不及南宋繁榮,但他們的稅收,竟能歲入八千萬貫。而南宋,最高不過五千萬貫,這又是何理?”
在座大臣沒有人想過這個問題,如果不是李響來自後世,他又怎麼會知道商業帶給社會的繁榮?他從來不會小看商業的潛力,他要做的事,就是把商業引導到正軌上面,好讓它在這個異時空的華夏土地上,綻放出最美的花朵。
王沂孫沉吟了一會,突然兩眼放光:“陛下是要放開大康商業嗎?”
李響沒有回答他,反而問道:“想我大康正在建國之初,有多少人口,多少土地?前朝農稅十抽三,農戶豈能沒有怨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誰都懂,但沒來臨之前,誰有當過回事了?”
李響繼續說道:“朕前段時間,在坊市間做過調查,發現本朝商稅幾無。這治理國家,如同治水一般,堵不如疏,因噎廢食絕不可取。是以,朕內有腹稿,開徵商稅,取消入城稅、人頭稅等繁雜稅收。”
王沂孫不由一驚,這些苛捐雜稅一旦取消,單單依靠農稅,商稅,真的能撐得起這個朝廷嗎?他連忙說道:“陛下,此事不可操之過急啊!”
李響正是興奮之際,聽了這話,他頓時冷靜了下來,沉思了一番,心道:“不錯,古人接受新鮮事物沒這麼快,總得有個過程才是。也罷,只能這樣了。”
李響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首輔說的不錯,此事確實不宜操之過急,是朕失慮了。”他這麼說,不過是給王沂孫一個面子。內閣初創,威望尚未建立,李響對他創立的內閣給予了厚望,自然是要給點面子的,也就順著臺階而下。
李響繼續說道:“稅制改革,乃是國之重事,須謹慎考慮。朕有一個想法,就在京城之中,設立特區怎麼樣?”
文雲孫乃是新任戶部尚書,連忙問道:“敢問陛下,特區是何種事物?”
“特區,顧名思義,便是與別的地方不同的所在。朕欲在京城之中,首推稅制改革,僅限紹熙城以及紹熙府範圍,諸卿認為如何?”
王沂孫說道:“此舉可行。”他都這麼說了,自然沒人再反對了。李響其實還是很擔心的,畢竟他所做的事是對準封建地主階級而去的。稅制改革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瓦解地主階級和小農經濟,釋放土地了。他不敢這麼說,畢竟這個朝代,還是封建社會,基於土地的小農經濟。這個階級的力量實在是太大了,大到李響都不敢稍稍露出內心的想法,只能慢慢的,一步步的蠶食它的根基,最終完全推翻它。
李響說道:“商業若發達,稅收自然就多了。而且那些沒有土地的農戶,可以來紹熙府尋找營生。以前這種事情,被世人所看不起。若朝廷加以引導,必定大有改觀。這樣一來,便能吸收大量多餘人手,也減少了造反的可能性。朕認為開拓商稅的好處多多,內閣需要拿出一個計劃來,朕明日便要看到,戶部也要全力相助,不得怠慢。”
王沂孫等十二個大臣都應了下來,文雲孫剛剛上任,自然要燒起那三把火,也應了下來。若是換了其他大臣,說不定會竭力反對。他們家裡面也是有商鋪的,要是交稅,豈不是要了老命嗎?但這內閣大臣是李響自地方提拔上來的,並沒有什麼家業,才憋了一股勁要不負皇帝所託。等過了一段時間,李響不敢保證他們還能這般純潔無瑕,才迫不及待宣佈稅制改革的計劃。其次,李響心中不止經濟特區這個計劃,他還有下一步,那就是教育的改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國家是否強盛,要由千萬個人才撐起來。一個沒有創新,沒有人才的國家,必定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李響想要為華夏民族注入創新的基因,自然要從最基礎的教育做起。
教育改革完了之後,就是軍事改革。李響暫時沒想到一個好的改革方案,但現在軍隊也是拼湊起來的,大多數是原來大宋的地方軍隊。只不過李響整風過後,有所收斂罷了。監察司再厲害,也不敢輕易觸及軍隊,萬一引起譁變,那就適得其反了。
說實話,現在大宋帝國的農稅實在太重了,十成裡面抽去了三成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