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弓駑院,李響這才直觀地瞭解到了南宋軍器製作的情況,的確工匠們也很有創新精神,有很多精巧的發明,只不過這些生產作坊,還是停留在手工的階段,無法形成規模化的效應。
李響覺得後世的軍民融合或許還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畢竟新的技術只是用於軍事領域,那就太浪費了!事實上,將軍事技術應用於民用領域,產生的經濟效益將會是十分驚人的。
最典型的例子當然就是美國。20世紀50年代,美國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進行的與國防有關的研究與開發投資,產生了重要的從軍事應用到民事應用的技術“溢位效應”。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噴氣飛機引擎被用於軍事轟炸機、運輸機、坦克,這些武器對機身設計和工程效能的要求與商用空中運輸工具的一些要求相似,因而像波音客機這樣的產品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這就是軍事技術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比如計算機,美國因軍事需要研製出的第一臺計算機,後來帶動了以資訊科技為先導的人類歷史上又一次產業革命;正是美國20世紀70年代為部署星球大戰計劃而開發的全球定位系統,才有了後來GpS在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應用,產生了近百億美元的直接年效益;美國1993年撥款6億美元的國防費用,由國防部門組織實施的國家資訊高速公路建設,才有了後來的網際網路業飛速發展。
就算是3d列印技術,也是從軍用領域發展而來的,當時是為了製造某些特殊的飛機部件,而發明了鐳射增材製造技術,也就是3d列印技術。沒有這些,李響身體裡的超級3d印表機又怎麼會出現?
雖然這是在古代,但是李響覺得,仍然可以將這種模式帶回到大宋來。
說到這就不得不說說大宋的經濟情況。兩宋的財政收入是封建社會最高的。北宋常年保持在數千萬貫,而失去三分之一國土後的南宋反而增加到了一億多貫。按照此時十五分之一的稅率和一億人口計算,大宋的人均收入是每年二千多美元。
雖然存在巨大的貧富差距,但足見其經濟的規模有多大。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許多經濟新途徑讓商品經濟空前繁榮。一是南宋政府不抑制土地兼併,從而突破和傳統農業的分散經營,形成了許多統一管理的糧食生產基地。同時,農業生產也不再拘泥於糧食,許多地方出現了專門從事經濟作物生產的農場,大宋官私書籍中經常會出現“茶園戶”、“鄉村酒戶”、“花戶”、“藥戶”、“漆戶”、“糖霜戶”、“水碨戶”、“磨戶”、“熔戶”、“機戶”、“綾戶”、“香戶”、“蟹戶”等名稱。他們不再自給自足,而是購買糧食,加速了貨幣流通。
第二,大宋沒有像其他朝代那樣嚴格限制戶口,人口流動很自由。於是解放出來的生產力就從事經商活動,加速了城市化。根據資料顯示南宋是中國古代城市化比例最高的時代,其後幾個朝代均不及。北宋為20.1%,南宋為22.4%。《東京夢華錄》記載,開封每天有數千擔鮮魚輸入。
《夢粱錄》記載南宋都城臨安肉鋪不計其數,鯗鋪不下一二百家。沈括《夢溪筆談》卷一四記載:“唐人作富貴詩,多紀其奉養器服之盛,乃貧眼所驚耳。如貫休《富貴詩》雲:‘刻成箏柱雁相挨。’此下里鬻彈者皆有之,何足道哉。又韋楚老《蚊詩》雲:‘十幅紅綃圍夜玉。’十幅紅綃為帳,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腳?此所謂‘不曾近富兒家’。”曾為唐代“貧眼所驚”的東西,不僅為宋代貧民所有,“十幅紅綃為帳”還為之所譏。
宋時“庶民之家必衣重錦、厚綾、羅縠之衣。名狀百出,弗可勝窮”。再如酒的消費,《宋史食貨志》記載,釀酒業的發展致使在京酒戶每年用糯米30萬石。周輝《清波雜誌》卷七載:“四畝種秫,三分之一供釀材麴櫱,猶不充用。”花戶們對新奇品種的培植日新月異。在中國現存的花卉專著中,有關牡丹、芍藥、菊花等的專著宋代最多。
第三是,隨著貨幣流通量的增加,朝廷發行紙幣——交子,會子。進而出現了很多信用制度。並出現了官辦銀行,中介公司等信貸機構。大宋已經不再以農業稅為主要稅收來源了,驚人的貨幣流通速度帶來了驚人的稅收。
但大宋還是無法擺脫積貧積弱的命運。龐大的官僚隊伍,帶來的是巨大的行政經費支出,何況大宋官員的工資待遇的確令人羨慕。
當然,這些李響沒辦法去改變,他能做的只有把一些先進的技術特別是軍事技術,像火炮、火箭炮、水泥、機床等等帶來,讓大宋變得更強大,從而抵禦蒙古帝國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