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趙昀的親生父親趙希瓐不過是一個九品縣尉,而且早早過世,趙昀母親全氏無力撫養兒子,不得不寄居在孃家。由此可見,即使趙昀真是宋太祖的後人,但也已經與一般平民無異。趙昀之所以出現在政治舞臺上,完全得益於太子趙竑與史彌遠之間的爭鬥。
丞相史彌遠決定廢掉趙竑的太子位後,便秘密委派親信余天錫物色宗室子弟,以便將來替代趙竑。余天錫四處尋覓,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六七年前,余天錫回鄉時路過紹興,天降大雨,余天錫剛好到趙昀的舅舅全保長家避雨。全保長聽說余天錫是史彌遠的門客,便刻意巴結,還將當時外甥趙與莒介紹給余天錫,說趙與莒是宗室子弟。余天錫大喜過望,將趙與莒帶到臨安。史彌遠見趙與莒相貌端正,心中很是喜歡,便讓趙與莒寫字。趙與莒竟然寫下“朕聞上古”四字。史彌遠嘆道:“此乃天命!”於是決定培養趙與莒。
姑且不論趙貴誠皇家血統的真假,趙與莒當時年僅十七歲,他幼年喪父,與母親長期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不大可能有凌雲之志。推斷起來,他應該是事先得到余天錫的囑咐,所以才敢自稱是“朕”。但無論如何,他的命運由此開始了轉折。
為了教育趙與莒,史彌遠召來了國子監學錄鄭清之為趙貴誠講學,鄭清之是當時名滿天下的大儒。史彌遠特意告訴鄭清之說:“皇子趙竑不能擔當大任,趙與莒很賢良,你要好好教導他。將來事成,我史彌遠現在的位子就是你的。但這語只出於我的口,入於你的耳,如果有一語洩露,我和你都要被誅族。”鄭清之雖然名氣很大,但不過是個九品小官,為了前程,便一口答應下來。
後來,在史彌遠的大力推薦下,趙與莒被立為沂王趙抦之後,改名趙貴誠。這樣,趙貴誠就成了宋寧宗的侄子、太子趙竑的弟弟,初步具備了立儲的資格。史彌遠又在宋寧宗和楊皇后面前大說太子趙竑的壞話,提出改立趙貴誠為太子。宋寧宗雖然昏庸,卻還是知道趙竑才是自己真正的親侄子,因此沒有同意史彌遠的建議。太子趙竑的老師真德秀感覺到史彌遠有廢太子趙竑之意,擔心禍及自身,因此搶先辭去了東宮職務。太子趙竑也失去了一個重要的謀臣。
因此,理宗自然也知道自己是從平民身份變成皇帝的,皇位得來名不正言不順,且在朝中沒有任何根基,必須完全依賴於史彌遠與楊皇后。所以,他一當上皇帝,便尊楊皇后為太后,請楊太后垂簾聽政。但理宗自己也明白,如果自己這皇帝再不做出些事蹟來,將這上天給的大好機會浪費了也是一種莫大的罪過。但為了日後能成大事,許多事情他都可以忍。歷史上的宋理宗就是一直繼位十年,史彌遠去世之後才開始親政的。他一親政,馬上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罷黜史黨、親擢臺諫、澄清吏治、整頓財政等等改革措施,這便是歷史上的“端平更化”。
不過,宋朝也出現了一些皇帝主動讓位的情況,大多出現在宋朝與金國或蒙古開戰之時。戰爭剛開始的時候,皇帝固然命宋軍死守反攻,但拖得時間久了,再加上宋軍不敵,這些皇帝便有些慌亂。例如宋高宗即位之時尚力抗金國,但戰敗遷都南京之後沒過多久,便主動讓位於太子,自稱太上皇。而到了蒙古南侵的時候,當時的皇帝更是已經沒人主動願意做了,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朝中的大臣又不讓其退位,但其自己卻又主動請辭,生怕宋朝一旦戰敗之後會殃及自身。而當時南宋的朝庭也是極其軟弱,甚至對於江南的統治也極為不力,稍遠一些的地方便無法顧及到,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袖珍朝庭了,這在歷朝也是極為少見的,因此南方沿海已出現了一些初級的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
此時宋理宗心中如此想著,現在大宋有了李響這樣的人才,以及李響發明的火炮等利器,打敗蒙古或許真的有希望,若能收復江北,甚至統一華夏,那將是多大的豐功偉業,理宗心中跌宕起伏,久久無法平靜下來,他此時正好站在假山上的亭子內,手扶紅色雕欄,目視遠方天際,思絮早已飛到了千里之外的江北。昭義郡夫人正依在理宗身邊,望向理宗的目光,正是柔情似水。
李響見狀,心中一動,按下了快門。
過了半晌,理宗忽一轉頭,望著李響,說道:“李愛卿,與朕書房內說話。”說完,也不待李響回答,徑直前面走了,李響忙跟在後面。出了御花園,理宗這才想起作畫之事,問道:“李卿,這畫像之事,剛才時間是否充足?”
李響笑道:“回皇上,已搞定了。”
二人又商議了一會,關於大炮和火箭炮的生產佈署問題,然後理宗皇帝還問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