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心裡惦記著他們,時常去看看他們,甚至報一聲平安,偶爾一個擁抱,他們就滿足了。
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經言札記】
這句話說明孝悌能感天地、泣鬼神;孝悌之至,遠近幽明,無所不通。引詩作證,以證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天下之大,沒有不通的意思。
【故事演繹】
蔡順孝義感天地
蔡順字君長,汝南平舉人。在他早年,父親就過世了。他用幼小的肩膀獨撐著家,奉養著老母。王莽末年,天下鬧饑荒。蔡順到桑田摘桑葚,把稍帶點紅色的和紅得發黑的分開放在兩個器具裡。
有一隊赤眉軍經過這裡,見到蔡順的舉動,覺得有些奇怪,便去問他。蔡順回答道:“黑色的是給母親吃的,紅色的我自己吃。”赤眉軍知道他是個孝子,便沒有殺他。還給了他三升米,一對牛蹄,讓他孝敬他的母親。
有一次,蔡順的母親到親家家裡去做客,因為喝酒喝得太多,把吃進去的東西吐出來了,走路也搖搖晃晃。蔡順怕母親中了毒,親口嚐了嚐母親吐出來的東西,確信沒有毒後,這才放心。
後來母親死了,他把靈柩停在堂屋。東邊鄰居家著火了,他們的屋子和蔡順的相連著。眼看著火蔓延過來,蔡順孤身一人又移不動棺材,他急得伏在棺材上大哭。
說來奇怪,那火好像是長了眼睛似的,居然越過他家直接燒向西鄰去了。不一會兒,東鄰西鄰的房子都燒為平地,就只有蔡順家的房子還完好無損。
蔡順的母親活著的時候很怕雷聲。她死了之後,每到打雷下雨時,蔡順便繞著墳墓大哭。嘴裡一遍遍地說著:“娘,順兒在這裡,您不要怕。”
太守韓置聽到這件事,非常感動,以後如果天空打雷,便給蔡順備上車馬,讓他前往墓地。後來韓置讓蔡順做了南閣祭酒。
孝順不是一個人的天性,但是卻能夠讓人們感動,甚至於發生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來。孝所凝聚的人心背向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孝順父母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割肉救母
在清朝乾隆年間,何鍾貞年幼時,家裡的境況原本不錯。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家道中落,父親也早逝了。母親一邊照顧家裡的幼子,一邊要種地賣糧維持家裡的生計。多年來積勞成疾,在何鍾貞成年後,母親就臥病榻上了。這對本就不富裕的一家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由於沒錢,母親的病只能一直拖著,這一拖就好幾年,病痛把母親折磨得不成人形。何鍾貞知道,母親的病完全是勞累所致,眼看著母親越來越瘦,越來越虛弱,何鍾貞很愁苦,但也沒可奈何。
一天,病入膏肓的母親聞到隔壁鄰居做菜時飄來的肉香味,已經好幾年沒吃過肉的母親不由自主地念叨:“我真想吃些肉啊。”恰巧這一幕被剛剛務農回家的何鍾貞看見了,內心酸澀不已。晚間,何鍾貞做菜時,眼前又浮現母親那悽苦的神情,想到母親辛苦操勞的一生,眼淚不由掉下。想想自己七尺男兒,卻連母親最基本的溫飽食慾都不能滿足,內心非常自責。
不久後一天,母親拉過何鍾貞說道:“兒啊,是母親拖累了你,母親這病是治不好了,與其在這拖累你,不如讓母親死了算了。”
說完,母子兩人掩不住內心傷感,抱頭痛哭。這一番話,更加堅定了何忠貞滿足母親願望的決心。為防止母親發現,第二天,何鍾貞早早起了床,帶上準備好的刀子、止血用的草藥以及汗帕,光著雙腳離家,爬上山坡,來到一塊大石旁邊。他取出刀子,嘴裡含著汗帕,在手臂上狠狠地割下一大塊肉,熱汗流下來,劇烈的疼痛已讓他什麼都感覺不到。草草地止住血,他便提著肉回家了。
到家後,何鍾貞忍著痛,將肉烹煮了給母親吃,並對母親撒謊是自己摘了玉米從街上去換回的豬肉。也許是孝心感動了上天,吃完肉後沒多久,母親的病竟然痊癒了。何鍾貞“割肉救母”的事蹟也在當地傳為佳話。為紀念何忠貞,衣錦還鄉的堂弟便為堂哥立了一座孝子碑。
割肉救母的孝行,感動了一個兒子拳拳之心,激勵更多的兒孫對自己的親人更加孝順。
為人民服務—事君章第十七(1)
經文釋譯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①思盡忠,退②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③,故上下能相親也。
【註釋】
①進:進見於君。指在朝中為官。
②退:隱退而呆在家。
③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國君有美意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