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暫且先放放。”關放鳴道,“眼下最要緊的是盯著近幾天的報紙,不能給潘寶山唱讚歌,松陽有了海,別讓他把功勞歸到自己身上。”
“關部長,你覺得潘寶山會那麼做?”宗慶雲皺了皺眉頭,“我覺得不會。”
沒錯,宗慶雲的判斷很正確。
潘寶山根本就沒那個想法,他要宋雙做好相關報道,只是為了下一步的發展需要,畢竟依託港口發展望東、發展松陽,基礎是一窮二白,所以前期需要造勢,需要營造氛圍。現在他所考慮的,不是往自己頭上攬功,而是發展。
凡事總有開始,潘寶山雄心勃勃。
兩天後,在思考規劃的基礎上,潘寶山便到望東區調研,指導下一步依託港口發展臨港產業的工作。
要有港口,首先得有航道。潘寶山現場成立了松陽市港口發展領導小組,自己任組長,石白海任副組長。現在,市委班子裡能信得過且又能幹事的,只有石白海一人。
“白海,這方面的工作要爭分奪秒。”潘寶山一臉焦慮,他確實有點迫不及待,“你馬上準備申報材料,然後就去北京,到發改委申報立項二十萬噸航道開挖工程,爭取早日獲批。”
“應該不成問題吧,這可是省裡大力支援的,發改委不會不給面子。”石白海道,“潘書記,我一定把儘快完成任務。”
“到時你先去省駐京辦,找主任杜成行,讓他引薦,事前熱身可以找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副司長欒義祥,都是認識的,好說話。”
“省發改委要不要經過一下?”石白海問。
“去也行,不過要避開萬軍。”潘寶山道,“省得囉嗦。”
“應該不會,這可是鬱書記的欽點的專案,即便萬軍撞到了,還能有那個膽量設限?”
潘寶山一聽拍起了腦門,“還真是,你看我興奮得都糊塗了,腦筋轉圈有點遲鈍。”
“潘書記,不是你腦筋轉圈遲鈍,而是現在沒空想那些個事。”石白海道,“松陽向大海進軍,完全是白手起家,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是啊,不僅僅是港口問題,還有城建呢。”潘寶山嘆著氣,“松陽的發展方向是海濱城市,以後的趨勢是向大海靠攏,也就是說,望東區將逐漸成為全市的重心。可是現在的望東區是什麼?要成為松陽的重心,無異於再造一個城市,那是多麼浩大的工程。”
“關鍵是要先拿出規劃。”石白海道,“然後就放開手,讓房地產商進來。”
“建房子不是難事,難的是一些市政的配套工程,水、電、氣、交通、通訊還有一些生活必須的設施,投入太大啊。”
“採用市場化運作,誰有錢投資,以後一段時期就由誰受益。”石白海道,“那樣能解決資金缺口問題。”
“我也那麼想,別的實在是沒有更好的辦法了,貸款是不行的,否則往後松陽年年還利息恐怕都要緊張。”潘寶山道,“不過也不能完全放開,不是誰都可以投資的,得經過嚴格的稽核,不是說有錢就能隨便進入的,比如藍天公司,缺少良知的房地產企業,怎麼能讓它入圍?”
潘寶山說這些,已經開始琢磨找王韜和鄧如美了,這是個機遇。
調研結束後,潘寶山先打電話給鄧如美,要她大力進軍望東區的房地產業,儘可能多地拿下土地,分批建住宅小區。
“望東什麼時候能發展起來?”鄧如美似乎並不看好,“如果要超過五年以上,資金佔有量就太大了。”
“那不是問題。”潘寶山道,“可以根據實際的發展速度來建設嘛,不過那樣一來多拿地就要受影響了,不能捂時間太長,否則會被清理。”
“只要你在松陽,拿土地就不是問題。”鄧如美道,“怕就怕你離開松陽,如果讓姚鋼佔了主導,那可就不好說了,甚至連我們前期的投入,怕是也不會清淨。”
“那倒不會,望東區很特別,在亟需發展階段,如果遭遇到行政干預,完全可以到省軟辦、甚至是到省委去反映。”潘寶山道,“當然,在一些小事情上可能會受到干擾。”
“小問題不是問題,並不能左右發展方向,那都無所謂。”鄧如美道,“其實也無妨,因為我跟你的關係應該還沒有暴露。說到這一點,讓我奇怪的是盧山峰那人,他是知道我倆關係的,他出事後竟然還沒說出來。”
“他有沒說出來的理由吶。”潘寶山道,“首先,他東窗事發原因在於寇建功,跟我無關嘛,再者,他要是敢亂來,還得考慮我痛打他個落水狗,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