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金匠,他們打造的各種美輪美奐的首飾,一定很受貴婦人的歡迎,而且不用擔心半路上爛掉。
其它,諸如玉石、蜀錦、胭脂等各種手工業產品,一定都會大受歡迎的。
只是,這些產品普遍比較貴重,生產的技術也都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目前,大多是以家族和個人的小作坊生產和販賣的。
這些小規模的作坊,生產出來的產品比較少,售賣所得的利潤有限,因此,上繳府庫的稅收也不是很多。
為了大力發展這些手工業,華安首先在南鄭城中,進行了各種走訪和詢問,最終摸清了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很多掌握了技藝的工匠師傅,不願意將祖傳的技術交給外人,甚至,定下了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祖訓,而且,這些人不貪心,生產足夠養活一大家子的產品之後,便不再繼續生產,以保持低調和不暴富。
這種小富即安的中庸之道,的確是一種避禍最好的手段,而且可以讓自己的子子孫孫都少不了一碗飯。
但華安要大力發展梁州的經濟,自然不能坐視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必須想辦法,讓這些掌握技藝的人才,將其技術教給更多的人,以便大規模的製造各種產品。
目前,在南鄭城之中,響應華安號召的只有皇甫家族和蒲鐵了,為了打破梁州手工業的現狀,華安決定採取半強迫半勸說的策略,軟硬兼施,想盡一切辦法讓這些手工業的人才服從自己的要求,擴大生產規模。
為了打破這些人小富即安的思想,華安以趙國大軍即將進犯梁州為藉口,恐嚇這些人才,並表示要將他們全部徵召入伍,以抵禦趙軍的進攻。
但若是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擴大生產規模,教授更多的學徒,則對他們的家族進行特赦,全面免除他們服兵役的義務,以使他們可以全心全意的從事生產活動。
在華安恩威並施的舉措下,梁州境內的手工業從業者,大部分都屈服了,畢竟,按照華安所說的去做,他們並不吃虧,而且,會變得更加富有,只是有些違反他們的祖訓,讓他們的內心,多少有些不舒服。
南鄭城的土地面積有限,如果將城內所有的小作坊全部都擴建的話,城內現有的土地是肯定不夠的。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華安決定將部分對土地面積需求量比較大的作坊搬至城外,從而解決城內土地短缺的問題。
但如此一來,問題又來了,如此四面開花的在城外大搞建設,如何防盜是個大問題,畢竟,之所以要建設城池,目的就是為了防禦,將這些生產貴重物品的作坊放到城外,一旦有大批盜賊劫掠,後果將不堪設想。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華安特意與馬當、謝思明等人商議了起來,在經過眾人一番激烈的討論後,華安最終決定,擴建南鄭城城牆,將城池向北、向西各推進五里,以圈出一大片空閒的土地,從而建設各種作坊。
按照華安的圈地規模,城池面積一下了大了數倍,就算拆掉原有的城牆,還額外需要建造二十里城牆的磚牆和泥土。
為了加快建造的速度,同時節約人力和物力,華安大膽的決定,先拆掉南鄭的西城牆和北城牆,然後利用這些僅有的材料,快速興建新的城牆,由於材料的短缺,新建城牆的寬度和高度,比原先的南鄭城城牆要小一些,防禦力自然也打了不少的折扣。
但華安的目標是建立一支進攻型的軍隊,從而收復北方的失地,而不是固守城池度日,若是自己麾下的大軍無法阻擋敵人,讓敵軍兵臨南鄭城下,那麼距離自己失敗就不遠了,高大一些的城牆也挽救不了敗亡的命運。
畢竟,最有效的防禦是進攻,依靠建造堅城抵禦敵軍,是不思進取的表現,華安會將軍隊的建設重點向進攻靠攏,擴建城池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防止盜賊和土匪的襲擾而已,並不是為了用它來抵擋強國的主力大軍的。
在拆掉舊城牆和新建新城牆的這段時間內,是南鄭城防守最為薄弱的階段,為了防止不法之徒利用這一有利時機作惡,華安從趙武麾下調集了五千兵力分散駐守在新城牆和舊城牆之間,並在已經拆掉的舊城牆裡面插上籬笆,從而徹底杜絕各種不法之徒的不良企圖,保障南鄭百姓的正常生活和生產。
在建造城牆的這段時間,各種作坊暫時停止建造,以集中更多的人力,快速將城池擴建完畢,而後再建設這些作坊,全速發展梁州的手工業。
由於資金的緊張,華安目前的所有計劃都只能在南鄭城實施,畢竟,若是梁州的數百個城池都這麼擴建和建造各種作坊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