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致體溫調節發生障礙,如過多出汗,身體失去大量水分和鹽分,很容易引起中暑。有時氣溫雖未達到高溫,但由於溫度較高和通風不暢,亦可發生中暑。盛夏,年老、體弱、疲勞、肥胖、飲酒、飢餓、失水、失鹽、穿著緊身不透風的衣褲以及發熱、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常為中暑的發病因素。其主要症狀表現為:輕者頭痛、頭暈、乏力、噁心、嘔吐,重者突然暈倒、面色蒼白、無汗或大汗淋漓,呼吸不勻、血壓下降,脈微欲絕。因此本病屬急症範疇,應及時給予救治。一旦發生中暑,應立即離開高溫環境,將患者移到陰涼通風處,並解開衣釦和褲帶;用手指掐或針刺人中、合谷、內關等穴位以促醒;在患者頭部、兩腋下和大腿內側等處放置冰袋,用冷水、冰水擦身,還可用風扇向患者吹風以散熱;病人清醒後,及時補充清涼含鹽飲料,最好服用仁丹、藿香正氣水或十滴水等防暑藥品;重症昏迷者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那麼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措施防患於未然,避免中暑的發生呢?
首先,防暑降溫。露天作業要避免長時間在太陽下直曬。出門時要戴太陽鏡、遮陽帽。合理安排勞動工作時間,避開最熱時間。還須多飲水,“暑熱傷津”,透過飲水一方面補充消耗之津液,另一方面,飲水補充了汗源,透過出汗有利於散熱。從事戶外活動時應隨身攜帶防暑藥如十滴水、人丹等。。 最好的txt下載網
去“火”宜食補與藥補相結合(4)
其次,要睡好,吃好。睡好吃好才能養足津氣,補充消耗。吃的方面可選擇新鮮的魚、蝦、雞肉、鴨肉等脂肪量少的優質蛋白食品。還有豆腐、豆製品等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多吃各種瓜類,多吃苦味菜,如苦瓜等,因苦能瀉熱,有利於洩暑熱和燥暑溼。此外,不要飲用烈性酒,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炎熱的中午在強烈日光下過多活動。
再者,中藥調養。可以適當選用中藥中益氣養陰之品以防暑熱。如太子參、麥冬、玉竹等。夏月裡煎湯頻服對身體大有裨益。
夏季腹瀉
“上吐下瀉”俗稱“鬧肚子”,是夏季常見病症,無論男女老幼均可罹患,西醫稱之為“急性胃腸炎”,而在祖國醫學中則屬於“洩瀉”範疇。
所謂“洩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甚則瀉出如水。何以夏時多見此症?當此之時,人體陽氣發散於外,易出汗,對腸胃的照顧就顯得較弱,則消化功能減退;脾胃按五行屬土;主運化水溼,此時氣候又潮溼多雨,溼盛於外,易內侵而損傷脾胃,致使運化失常,所謂“溼盛則濡洩”。且此時天氣炎熱,人們多食瓜果涼物,重傷脾胃,尤其此時食物多易變質,稍有不慎則“病從口入”,從而導致腹瀉的發生。
我們如何做到防患於未然呢?其實預防本病的重點就是防止“病從口入”,只要大家日常生活中注意下列問題,就會減少腹瀉的發病機會。
第一,切勿過度飲食生冷。夏日氣溫較高,人們大都喜歡飲食生冷,但如過多寒涼之品入胃,就會使寒溼凝滯脾胃,從而影響其運化功能。
第二,講究食品衛生,謹防“電冰箱腸炎”。冰箱在生活中只是冷藏工具,它既不是保險箱,更不是消毒櫃。因而,食物在冰箱中貯存時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汙染。吃剩的食物在冰箱內儲存時間不宜過長,食用前要加熱,以熱透為準。
第三,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手的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看似簡單卻著實有道理。
第四,儘量減少與腹瀉病人的接觸,特別是不要與其共用餐飲用具。
但預防歸預防,如果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上吐下瀉”,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首先,絕對禁食是不可取的。有人認為既然已經拉肚子,就要再減輕些腸道負擔,所以腹瀉後採用飢餓療法。研究表明此舉並不科學。腹瀉本身會導致身體營養損失,人體正氣虧虛,抵抗力下降,如不及時補充營養,則會導致正氣越來越弱,更加無力對抗外邪,人體又怎能恢復陰陽平衡?因此,腹瀉病人可以適當進食一些清淡易消化、高營養之品,如雞蛋羹、麥片粥、米粥、麵條等。
其次,腹瀉嚴重者要及時口服補液鹽。也就是多飲淡鹽水。這是為了及時補充人體損失的液體和電解質,防止脫水,而不至於危及生命。所以千萬不要小瞧了這看似普通的淡鹽水呀!
再者,不可濫用抗生素。應在醫生指導下科學服用,否則容易導致體內腸道菌群失調,從而導致疾病遷延難愈。
痢疾
在夏季發病最多的是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