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溼為長夏之主氣

溼為長夏之主氣,在我國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長夏季節既炎熱又多雨。人們所說的溼病就多見於這個季節。這個季節裡空氣中溼度最大,加之或因外傷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處潮溼,以至感受溼邪而發病者最多。

中醫認為,溼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病多纏綿難愈,這是溼邪的病理特徵。不僅如此,溼邪亦好傷脾陽,一旦脾陽為溼邪所遏,則可能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暢,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溫。尤其是脾氣升降失和後,水液隨之滯留,常見水腫形成,目下呈臥蠶狀。

對於溼,現代科學用溼度來表示,是指空氣中的含水量,物體潮溼的程度。空氣的溼度是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對人體有直接的影響。一般來說,對人體適宜的溼度是40%~60%,當氣溫高於25℃時,適宜的相關溼度為30%。秋天,天氣涼爽,溼度適中,人的精神倍增;而夏季三伏時節,由於高溫、低壓、高溼度的作用,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後不易被蒸發掉,因而會使人煩躁、疲倦、食慾不振,易發生胃腸炎、痢疾等。若溼度太低,上呼吸道黏膜的水分可大量散失,從而使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冒。不僅如此,長夏時節由於天氣悶熱,陰雨連綿,空氣潮溼,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發黴、長毛,人也會感到不適。若穿著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誘發關節疼痛,吃了黴爛變質的食品,就會引起胃腸炎,甚至導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