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分別是趙齊人馬,中間的是彭越、吳芮的將士,最後則是燕韓魏的人馬,一波波地推進,而此刻最前面先鋒騎兵隊已經來到了城下。
“莫將趙國先鋒將張熬,帶騎兵率先趕至,不知城頭哪一位將軍鎮守,請開啟城門,好讓各路盟軍人馬進入潼關。”
“他是趙國張耳之子,趙歇雖自命為趙王,但論見識和膽量皆不如大將張耳,虎父無犬子啊!”張良對趙歇張耳等各路諸侯王和將領都揣摩得很透徹,張子房對於奇門遁甲和列兵佈陣或許不如他的小師妹淳于婉兒,但在相術和權謀之上,確有高瞻遠矚、經天緯地之才。
龍天羽點了點頭,記得《史記》中記載,張耳與陳佘在鉅鹿之戰後割斷義袍,各走一邊,張耳從此輔佐趙歇,陳佘輔佐田廣,楚漢戰爭後陳佘與田廣被韓信背水一戰全部消滅,而張耳等趙歇戰死後,率部下歸順了沛公,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漢高祖念其年邁有功,便將公主賜婚給其子張熬。
樊噲喊道:“城上守將都在,沛公也親自來迎接你們了。”
“啊?龍上將軍也來了。”張熬懷著崇拜的目光往城頭仔細打量,見一群將領正中,唯有一人未穿鎧甲,而是一身緊身練武錦服,看上去英俊無匹,飄逸瀟灑。
“真是上將軍!”張熬確信,天地下有怎麼君臨天下的威勢者,恐怕也只有龍天羽才能夠吧。
“拜見上將軍!”一千騎兵縱身下馬,單膝跪地朝著城頭行軍禮。
騎兵之後的隊伍感到跟前,見前面的先鋒將士都下馬跪地,也跟著落馬行禮。
一時兵甲銀光晃動,城地下人頭湧湧,烏壓壓跪地一片。
張耳、趙歇見自己的趙兵怎麼停滯不前,反而都跪地施禮,催馬上前問道:“為何不進城,誰讓你們下跪的?”
“大王、爹爹,龍上將軍正在城關上來迎接咱們。”
“啊,我的娘啊!”趙歇心中暗呼,急忙下馬,也學部下將士們一般,單膝跪地,雙手抱拳,朝著城關行軍禮,高聲道:“趙歇率領兩萬趙軍人馬前來匯合!”
張耳也跟著下馬行禮。
龍天羽見狀無奈一笑,這些人受封建等級思想毒害也太深了吧,若我沒有實力,豈能讓這麼多人跪拜我,難怪古代君王諸侯都熱衷權力,這種受膜拜的感覺實在讓人怦然心動,此時暗下決定,等除掉項羽、推翻二世秦朝,也建朝坐回皇帝嚐嚐其中滋味兒!
第二十二卷 戰龍在野 第三章 臨時主帥
龍天羽走了城樓,到城下迎接各路諸侯王,虞子期、陳嬰下馬上前,表示完成了帶軍任務,接著臧荼、韓廣、彭越、田榮、吳芮、魏豹幾位五國義軍和各路人馬首領都聚在陣前,一起拜見沛公。
“哈哈,各位來的正是時候,如今戰勢十分緊急,正需要合兵進攻咸陽,與楚軍和秦軍決戰渭水河畔!”龍天羽一見面就在鼓勵士氣。
眾將相互瞧了瞧,都點了點頭,在路上攢了一道的勁兒,也是該使出來的時候了,匯合後十餘萬的兵力雄厚何懼秦軍,先前各路人馬試想以自己兵力都無法抵得住秦軍或楚軍的衝擊,所以誰也不想單獨作戰或率先交鋒,一個拖一個,現在情況不同了,有龍軍在前猛攻,各路義軍有了主心骨都放下膽怯,燃起一絲絲雄心。
再者一路上都聽說彭城援軍趕到了函谷關,三日後便能直抵潼關,這樣盟軍的力量猶如一下子猛提一倍多,明知道勝券掌握在龍天羽的手中,誰還會擔心敗北損失嚴重呢?
隨後龍天羽帶領眾將進入潼關,而夏侯嬰、張雲、葛離幾人按事先安排好的任務來部署一切,將各路義軍隊伍有條理地分配營帳和後勤鍋灶糧餉等。
潼關以水得名;《水經注》照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潼浪洶洶,故取潼關關名,又稱衝關。南有秦嶺屏障,北有黃河天塹,東有年頭原踞高臨下,中有禁溝、原望溝、滿洛川等橫斷東西的天然防線,勢成“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
防守建築依仗南嶺北河,在東西兩向各有一道城門,高高護城強厚厚的華崗岩石,易守難攻,是當年東方六國進攻秦國的第二道咽喉屏障。(函谷關為第一咽喉。)
只要渡過同潼關,便是秦腹一馬平川之地,大軍長驅直入,不出半日便能兵臨咸陽城下,因此老秦舊族也曾把潼關作為咸陽的大門。
龍天羽將臧荼、彭越等七路義軍首領和主要大將帶入主帥營中,商討明日出兵之事,如今兵力增多,糧草充足,有能力與秦楚一戰,所謂對策,就是如何能拖住楚軍,奪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