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事件就是維也納國際音樂節,所以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網路媒體,各大媒體都進行長篇累牘的報道,詳細地介紹了維也納國際音樂節的一切,以前像這種級別的音樂節,也就只是圈內少數人關注,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可能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影響力都要比維也納音樂節大。然而由於這一次有孟星輝這個國民偶像參賽,所以本屆音樂節引發的關注是空前的,可以這麼說,無論你走到華夏國哪個城市的菜市場,隨便拉過來一個買菜的大嬸,問她知不知道維也納音樂節,她可能就會跟你說,“知道啦,就是孟星輝要去參加的那個音樂節嘛……”
這就是孟星輝的魅力,因為他的知名度,也因為他的影響力,將古典音樂這種陽春白雪的東西帶到了尋常百姓家,也將維也納音樂節這個一向只有少數人關注的音樂界盛會,搞得街知巷聞,引發了全民大討論。
對於這種現象,以前一向很有自豪感的少數所謂精英感到非常不爽,因為他們一直認為,像古典音樂這種高雅的東西,是屬於貴族的,是屬於精英階層的,如果這些精英一覺醒來,發現本來一直關注蔬菜多少錢大蒜多少錢的P民都在談論古典音樂,談論維也納,他們就會覺得很難受,因為這種事情一向是他們的特權,也是他們覺得比普通人更有品位更有內涵更有優越感的明證。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孟星輝這個人的存在引發的後果。
所以有部分人很不舒服了,既然不舒服,他們就要利用媒體利用專家釋放他們的這種不舒服,於是在華夏音樂代表團出征之後,就有不少專家站出來炮轟華夏音樂協會的選擇,責問他們為什麼不派一個交響樂團過去,或者派國內最有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馬學友過去,而是弄個什麼民樂送過去?
拜託,維也納國際音樂節是全世界最頂尖的音樂人同臺競技的頂級舞臺,你弄個什麼上不了檯面的破民樂送過去,評審團的人聽得懂古琴嗎?聽得懂洞簫嗎?他們只知道“刀瑞米發騷拉稀”,怎麼會知道“宮商角徵羽”?這不是典型的自殘嗎?
所以他們斷定,孟星輝這一組是絕對不可能獲獎的,別說獲得一等獎“金音符獎”,只要能堅持在舞臺上演奏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