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觀音菩薩為什麼會選擇沙僧
第八回,觀音菩薩與惠岸走到流沙河時,沙僧跳出來就捉菩薩,並和惠岸交過手,觀音菩薩這個時候就選定了他。
這是菩薩選擇的第一個人,菩薩此時是否決定了要用孫悟空和豬八戒?這是不確定的,就算菩薩決定了要用悟空八戒,那悟空八戒是否一定就會答應?所以這也是不確定的。
()好看的txt電子書
因此,觀音菩薩在此時選擇沙僧,絕對是對他寄於厚望的,因為菩薩在此時只知道沙僧曾經是玉皇大帝的保鏢,保一個唐僧應該沒有問題。所以,觀音菩薩選擇沙僧,是有充足理由的。
2)沙僧為什麼會選擇保唐僧
沙僧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他打了八百,貶下界來。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胸脅百餘下。
沙僧很痛苦,這個時候,菩薩說:“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心下如何?”
觀音菩薩開出了兩個條件:教飛劍不來穿你,復你本職,這對沙僧來說,是相當優厚的,所以沙僧滿口答應,成交了。
三個徒弟中,觀音菩薩最先看中的是沙僧,並且給沙僧開的價也是三人中最高的!這就說明菩薩本來是指望他來大展身手,降妖捉怪的。
可是,沙僧加入到取經隊伍後,一點也不賣力,基本上沒發揮什麼作用。這樣一個混日子的人,究竟好不好呢?我們從多個角度來分析:
1)從孫悟空的角度看:經常幫忙打妖怪,又不爭功,沙僧是個好人。
2)從豬八戒的角度看:經常幫忙打妖怪,又不爭功,沙僧是個好人。
3)從唐僧的角度看:沙僧是個好人,唐僧從來就沒批評過他。
4)從觀音菩薩的角度看:沙僧偷懶,很不賣力。
沙僧一直跟著在走,儘管他不打妖怪,但依然是在履行合同,觀音菩薩也不能單方面毀約,所以沒把他這個只出勤不出力的人清理出去。
沙僧他只出勤不出力,所以就沒什麼功果,最後封他做了金身羅漢,是三個徒弟中級別最低的,但是,他顯然要比悟空八戒划算,因為他也是得了正果,而且他的投入最少。
三個徒弟的投入與回報模擬值如下:
悟空:投入95%以上的精力,付出了95%以上的行動。
八戒:投入60%以上的精力,因為經常在困難時期想散夥,不是全心全意。不過他也有許多苦勞,又挑擔子又降妖,在關鍵時候還是比較賣力的,付出了60%以上的行動。
沙僧:反正他只是跟著走,不過在關鍵時候起到了穩定作用,投入了20%以上的精力。最不賣力,挑擔子的時候較少,多數時候是八戒在挑擔子。付出了20%以上的行動。
這三個人都得了正果,按60分及格算,模擬值:佛=90菩薩=75羅漢=60
悟空:投入95%以上。回報90
八戒:投入60%以上。回報70
沙僧:投入20%以上。回報60
從中可以看到:在西遊記中佛組織裡混,
1。從成績看,付出越多,回報越高,付出越少,回報越低。
2。從投入與回報的比例看,投入越少,回報率反而更高。
什麼是團隊精神?這就是團隊精神。一個健康的團隊不僅僅要提供精英人才發揮能力的空間,更要提供閒雜人等混日子的空間。
從外部環境看,取經團隊允許有人混日子。但是,我們本著“理性人的第一選擇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這條最本質的原則來看,沙僧他不應該無所作為,他應該精神飽滿,朝氣蓬勃地去打妖怪,以便獲得更多的功果。
但是,沙僧他放棄了,所以,有人說沙僧才是真正修行的人,不為功名所動,不受外界誘惑。我說這些都是屁話!這叫“非理性”!
理性人的第一選擇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既然沙僧選擇了放棄進取,那就一定是因為放棄對他最有利,進取對他沒多大利!
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的呢?從這一路上的表現中看不出來,那麼,我們往前推,看沙僧是怎樣被貶到流沙河的。
(63)捲簾大將
沙僧因為打破了玉皇大帝的一個杯子,就被貶下界來,並且受到酷刑:七日一次,飛劍穿胸百餘下。
量刑過重,很不正常。於是就不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