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故事的真實性。在成昆鐵路沿線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大相嶺隧道塌方,一個小戰士胸部以下都被埋住了。塌方還在繼續,四周險象環生。戰友們跪在他身邊,想用雙手把他刨出來,卻被小戰士制止了。他問戰友,我們修成昆,毛主席知道嗎?戰友哭著回答,毛主席知道,毛主席還說,成昆鐵路一天不通車,我就一天睡不好覺。小戰士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隨即抓起手邊一塊尖利的石頭,狠狠向自己的頭部砸去……

外國專家:中國人簡直瘋了(8)

去除其時代侷限性,那個年代留在每個成昆線建設者身上共同的烙印,那種對國家、對民族極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對理想極度的忠誠和執著,直到今天仍讓我們為之動容。這種使命感,這種執著,已經深深融入到了他們的血液中,變成了一種最自然、最自覺的意識和行動。

幸運的是,冷長明活了下來,並且親眼見到了毛主席。1969年秋天,冷長明作為鐵道兵英模代表,在北京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他還站在天安門西側的觀禮臺上,觀看了新中國成立20週年大慶的盛大典禮。

國慶大典結束之後,部隊領導想安排冷長明到北京的大醫院做進一步治療,卻被他婉言謝絕。他一天也等不及了,他要立刻回到成昆鐵路的工地上去,回到戰友們身邊,和大家並肩戰鬥,把毛主席對自己說的話親口告訴大家。

冷長明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9個月之後,他登上了成昆鐵路開通後的第一輛列車。

那是1970年7月1日,在喧天的鑼鼓聲中,一列彩旗招展的綠皮火車緩緩駛出了成都火車站,車頭正中懸掛著一幅巨大的毛主席像。與此同時,在昆明火車站,也有一列同樣的火車向成都方向緩緩開來。這兩列火車上的乘客全部是川滇兩省各條戰線上的英模代表。但是,大家的胸前都沒有獎章或者軍功章,只有5個紅色的毛主席像章。冷長明說,那個時候,我們獲得的所有榮譽都沒有什麼獎章、證書來證明,更沒有什麼物質獎勵——能戴著嶄新的毛主席像章登上成昆線的第一列火車,還有什麼榮耀可以和這相比呢?

火車走走停停,到達每一站的時候,冷長明和其他英雄模範都會走下車來,接受當地群眾的獻花,和共同戰鬥在一條鐵路上的戰友盡情歡慶。那些排啞炮、架高橋眼都不眨的鋼鐵戰士,此刻卻像五六歲的孩子,無論認識的,不認識的,大家只是不停地握手、擁抱、流淚、大笑,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成昆鐵路通車日,也是攀鋼的出鐵日。這個全國唯一一個以花命名的城市,從此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2006年,攀枝花市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了3000美元,在整個四川省名列第一。這座“微雕鋼城”現在是中國最大的鐵路用鋼、釩製品、鈦原料和鈦白粉生產基地,平均每10秒鐘產鋼1噸,並且保持著每平方米年產噸鋼的世界紀錄。今天,整個川西地區的交通已經非常發達,但攀枝花60%以上的貨物運輸還要依靠成昆鐵路來完成——正如人們最初預想的那樣,聚寶盆裡的豐富物產,30多年來不斷被這條鋼鐵長龍輸送到祖國各個需要的角落去。

外國專家:中國人簡直瘋了(9)

依託成昆鐵路,我國最重要的航天基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也在上世紀70年代末建立起來。而受益最深的,莫過於沿線少數民族。修成昆鐵路之前,沿線大部分地區沒種過蔬菜,戰士們都是自己在樹林裡開荒種菜吃。到了1988年,鐵路經過的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全年調出的商品蔬菜已經達到萬噸,佔雲南全省調出量的%,佔全國“南菜北運”總量的12%。

走在成昆線上,常能看到穿著美麗民族服裝的彝家人在站臺上等火車。從他們悠然的神情和並不沉重的行李來看,坐火車出行早已是家常便飯。一條主旨在於“備戰備荒”的鐵路不經意間改變了他們的命運。有專家說,成昆鐵路和攀枝花的建設至少影響和改變了西南地區2000萬人的命運,使那片“不毛之地”一下子進步了50年。

2000年9月30日,成昆鐵路全線完成電氣化改造,這條鋼鐵長龍的運輸能力又翻了一番。第6次列車大提速之後,現在從成都到昆明最快只需要18個小時。坐在飛馳的列車上向窗外看,當年戰士們搭帳篷的地方建起了高樓大廈,當年光禿禿的荒山開遍了火紅的攀枝花,當年崎嶇的“揚灰路”變成了平坦的盤山公路,當年疫病肆虐的無人區早已是馬達轟鳴、鐵水飛濺……幾十年的光陰似乎改變了一切,唯一留下的,只有鐵道兵戰士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