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了,草青了,水綠了,三軍之間的摩擦也確實淡化了。青龍連專心致志,鳳凰營兢兢業業,共同履行著他們那神聖而偉大的使命。其他的人則一如既往地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上上下下都聽著作息號的統一召喚,各方面都再現了一種有規有序的融和景象。
這時候的牲畜也逐漸地適應了這種特殊土地的特殊風水。戰馬自不必說,公母相配,雄雌放歌,駒子成串。就連那些先前逃逸了的駝群,也像遊子回鄉一般,陸陸續續向舊地迴歸。而且不但自己迴歸,還帶引來了大批的野駝羔子,成群成片,像黃羊群一般遊蕩於四野。鑑此情況,在李老軍的提議下,隊伍上又重新成立了一個養駝場,由我舅舅當頭,率領一個班計程車兵負責馴養管理工作。從此,野駝灘不但有了農業,還有了牧業。鳳凰營的女人更有創造發明。她們雖然享受著特殊照顧;但卻絕不坐享其成,一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她們就開始了拔駝毛、捻毛絨、織氆氌、縫褐衣等編織工作,為大家準備秋衣和冬裝。營長雪女子不單性情快活自由,人緣也很好,把二十個姐妹團結得就像一家妯娌。某日,她還靈機一動,喚人採來許多沙生野果,搗成幾大盆汁水,枸杞是紅的,梭梭是綠的,酸胖是紫的,再將那些駝毛織品丟進去,一漂一染,便成了五顏六色,穿在身上風采格外動人,男人們的精神就愈發抖擻了。
創造的歡樂如春風蕩野,這年秋上他們又取得了一個罕見的大豐收,小麥成堆,胡麻遍地,酒坊、醋房、豆腐坊,熱氣騰騰,香氣四溢。一到傍晚,到處是搖搖晃晃的醉漢和哼哼嘟嘟的歌聲。就在這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日子裡,他們的第一代新生兒誕生了。那第一聲呱呱啼哭猶如一聲鴿哨劃過天空,野駝灘萬牲仰頭,旮旯城千軍側耳,人們竟像是生平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聲音一般,個個充滿了驚奇的激動。尤其是馬黑馬更是激動萬分,聞聲趕到鳳凰營內,不顧那嬰兒還沾著滿身羊水,抱過來舉過頭,就是一陣歡喜大叫:“天偉大、地偉二、皇上偉三、我偉四,你就叫做五少爺吧!你是我們再生的命根,未來的天駒!”一陣感天動地的歡慶聲中,許多人流下了感懷的熱淚……隨後不久,除那雪女子不知何故,遲遲沒有生育外,其他的女子一個跟一個接踵分娩,而且盡是雙胞胎,一聲一聲的嬰兒之啼,日夜響徹於沙宮石窟,就像有無數只蛙鳴響徹稻田。
胡駝子外甥的講述 第十四節(2)
在這永珍生榮的時刻,羊副官又突發奇想,說,他們如此千曲百折的生活,帶有英雄傳奇的性質,不能讓歲月風沙淹沒古卻,要用文字刻之於名山,傳之於後世。隨之親撰一篇碑文,要石匠出身的車班長刻在岩石牆上。車班長用刺刀打了一把鑿子,精心炮製三日,終於完成大作。竣工之時,又生一念,說文字的東西太枯燥,識字的人能看懂,不識字的人誰能看懂。於是又配刻了幾幅圖畫,顯得更加生動直觀。
他們這個舉動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興趣。自此以後,人們一得空閒,或是無聊,就在那沙宮石壁上胡畫亂刻起來,你今天畫匹馬,他明天刻頭牛,隨心所欲,信手塗鴉。天長日久,竟在那旮旯城四周的巖牆上,密密麻麻刻下了數里長的連環畫圖。有的表現的是他們流亡史上的大事件,如黃河突圍、駝馬大戰;有的表現的是他們流落沙漠後的各種奇聞軼事,如紅鳥引路、天降五穀等等;集合起來,就是一幅波瀾壯闊的巖畫史冊。許多年以後,據說有一支探險隊臨其廢墟,還曾疑為遠古遊牧人的史前遺址。我舅舅說,在那些畫圖中,也有他的一幅。他始終忘不了那一袋子鹽的事情,他在一塊紅石頭上刻了一匹大駱駝,嘴上叼個鹽袋子,旁邊跪著一個一隻眼的人。大家一看就知道畫的是誰;獨眼龍看了很是惱火,撿起一塊石頭就是一陣亂砸。而後自己又在另外一處地方刻了一幅畫,畫上刻著一個披頭散髮的野漢子,站在山頭上嘩嘩地撒尿,尿水如瀑布,衝得山下一夥人抱頭鼠竄,旁邊還歪歪扭扭地刻一行字:“吃水莫忘坎兒井,兒孫們記住我獨眼龍。”大家看了,無不笑倒。後某日,人們又在一處不顯眼的地方發現一幅奇怪的畫,畫面上兩個人,一老一少,少者是個禿兒頭,老者的下巴吊一撮鬍子,兩人不知幹什麼,呈十字狀交叉在一起。人們不解其意一問一查,原來是那個勺娃子的傑作。人們就問他畫的是啥,他就說,畫的是我和我乾爹。人們又問,你和你乾爹做什麼。他又說,我也不知道,反正經常睡到半夜裡,我乾爹就這麼悄悄從我身上爬過去,又到我孃的那邊去。人們就笑得直不起腰,又把李老軍揪了來。
李老軍自從那場手榴彈事件後,就索性搬到秦太太那兒一塊兒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