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部分

梁的木料特別多,還必須都得是上好的木料,需要是絕頂乾燥,沒水分的。

好在,晴娘一開始從木料場買來的那顆二三十米長,幾人粗懷抱的木料,在木村場放置了許久,早就乾燥透了,質量也很不錯。蓋房子做房梁最好了。

蘇師傅他們,就把這顆大木料,鋸開了,分成了幾十根小料。而且,還單剩下又長又粗的一根,準備做房子的主樑。

做好了這些,又把晴娘買來的,剩下的幾十個木材,挑了幾顆不是太乾燥的,修正處理了下枝節,準備做房柱子。

這些都弄好了,蘇蘇師傅,又祭出了獨家武林秘籍,讓晴娘給他銀子,他獨自出去買了好些無色無味的神秘物品回來,混著草葉,點燃了,把那些木料燻了又燻,做了防蛀防腐處理。

這些還不算,又叫晴娘他們出去買了幾大桶從樹上割下來的,透明生漆回來。又和徒弟們,忙著把這些乾燥的木料上面,都塗上了幾道清漆。

然後就放在外面搭好的工棚裡,任由它們陰乾。好在這幾天天氣都是晴朗無雲,無風無雨的,放在外面,倒也穩妥、安全。

這邊都忙得差不多了,那邊小工們的地基也挖得好了。

因為晴娘他們要蓋的是青磚大瓦房,牆壁得又厚,又高,挖的地基要求深度也挺深。

足足的,挖下去了有一米多深,連地下水都差點挖出來了。挖好了地基溝壑,蘇師傅他們,又開始忙著搬石頭壘地基。

但古代社會,這壘地基也是很有講究的。尤其是粘合地基的材料,晴娘更是聞所未聞!

現代社會蓋房子,用來粘和磚頭,蓋房子的,都是用水泥。標號越高的水泥,質量越好,黏性越高,蓋出的房子越結實耐用。

可是在古代,哪兒有這玩意啊!

古代的房屋,要是普通莊戶人家蓋房子,就用黃泥巴直接沾了草,打個草辮子,壘在一起就成一面牆壁了。稍微講究一些的,也是用黃泥混合雜草,先拖成磚坯,陰乾了,再蓋房子。

但是稍有點家產的人家,想用青磚蓋房,用個百十來年,這粘合接縫的東西,那這裡面就有學問了。

光用普通的黃泥做粘合材料,是肯定不行的。有個陰天下雨,用不了幾個月,磚和磚就分離了。不結實!

尤其是地基,石頭要壘得結實,房子才能一百年屹立不倒、不懷!

那就得用高密度的粘合材料。而這粘合材料,除了常規的凝土,生石灰,沙子,還有一種東西很重要。

那就是——糯米汁!

沒錯,就是能吃能喝的那種,水田地裡,種植出來的糯米,熬成的汁液!

晴娘剛聽到蘇蘇師傅報出的粘和材料名稱,當場就嚇了一跳,以為是自己聽錯了。

糯米,是吃的東西啊,怎麼會拿來蓋房子呢?

還有,這要是用糯米蓋房子,這好幾間青磚大大房子,得用多數石糯米啊?得花多數銀子,才能蓋得完啊?

好奢侈啊!

還有,用糯米蓋的房子,老鼠,蟲子,它們不來吃嗎?

晴娘就很擔心,也很不解。眉頭就不由得都攢上了。

見晴娘那個擔憂的小樣子,蘇師傅和舅舅他們都哈哈大笑。蘇師傅就忙著告訴晴娘,只是用糯米汁來混合一下其他材料就行了,不是全都用糯米當粘合劑,蓋房子的。

這麼多房子,總共也用不了,一石糯米的!

晴娘一聽,這才轉憂為喜。

糯米,他們當地就產的,雖然比麥子大豆什麼的都貴一些,但也貴不了太多。一石糯米,總共也花不了一兩銀子。

於是,晴娘他們又忙著跑去鎮上,買了一石糯米來,放在一個大鐵鍋裡,放了好些水,浸泡好了,熬了又熬的。每天給蘇師傅他們,提供糯米汁。攪拌沙土做粘合劑。

就這樣,有了這些特殊製劑的粘合劑,地基也打得非常順利。

不過,晴娘和木氏他們就有些忙,也很有壓力。

原本家裡就招了七八個小工幫忙,現在蘇師傅他們又是師徒四五個人。再加上他們自己家的好幾口人。

這做飯的分量很大和樣數就很多,做飯的時間也很長。此外,還有一干工地的瑣事要嗎忙著應付——

就晴娘木氏和金氏幾人,從早忙乎到晚上,每天累得腰痠背痛了,也還是有點人手緊張。

忙不過來。

而且,看哪個蓋房子的工程進度,恐怕一時半會兒,還完不了工。

晴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