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讀到這個訊息,盧魁先憤憤地將報紙拋向桌面。桌子上的一杯水被碰翻。

蒙淑儀上前,收拾桌子,邊問:“什麼是就防劃餉?”

盧魁先:“各軍閥在其防區內委任官吏,橫徵暴斂,由此形成所謂的四川防區制。天府之國啊!”

“會怎麼樣呢?”

盧魁先用手指就著桌面上的茶水,寫下四個字。蒙淑儀小學生似的望著盧魁先,說:“又遇上個認不得的字。”

盧魁先指著字道:“聊。”

“民不聊生?”蒙淑儀念出,“我原先只認得一頭一尾兩個字:民生。”

“一輩子,認得這兩個字,也就夠了。”

1919年,盧魁先收到《川報》主編李劼人邀請,請他到成都就任該報記者兼主筆。

蒙淑儀問他:“你去麼?”

盧魁先沉思道:“那年子,《群報》被封,望著大門的封條,我對人說,是我牽連了《群報》。人兄搖搖頭說,‘是你支撐了《群報》。東方不亮西方亮,我要再創辦一份報紙!到時候,你盧思,一定要來!’”

“你一個人去?”

門外院子裡傳來盧子英讀書聲,盧魁先望去:“我怕我走了,荒廢了四弟學業。”

蒙淑儀悠悠地問:“我呢?”

“你?”

蒙淑儀怯生生地說:“我們一家三口去……”

盧魁先看著蒙淑儀肚子,說:“你去了,可就是一家四口……”

1919年5月,剛過二十六歲生日,盧魁先到了成都,主筆《川報》。俗話說,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盧魁先剛到,便趕上了中國青年共同的生日。

史家稱:北京爆發五四運動前後,盧魁先任記者和主筆的《川報》在推動四川新文化運動方面,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川省城的青年,無人不知盧思。湖南省城的青年,無人不知毛澤東。中國青年,無人不知這個屬於他們的年頭始自這一年中的一天——五月四日。這一天被無數青年無數次說道著,簡化成了兩個數字——“五四”。這一天在毛澤東完成了他締造的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後僅兩個月,便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宣佈定為“青年節”。

當年與後來的中國青年,無人不知“五四”這一天年輕人的滾滾洪流發源於一所學堂——北京大學。當年為中國青年指路的是北大的四位先生“李陳胡周”。

李是李大釗。

陳是陳獨秀。

胡是胡適。

周是周樹人。知道他筆名的青年更多——“魯迅”。

或有人以為他們的歲數一定不小,其實不然。

這一年——

李大釗三十歲。

陳獨秀四十歲。

胡適二十八歲。

周樹人三十八歲。

“李陳胡周”其實與“毛宋盧梁”是同齡人。

得子(二)

四川省城,難得有這樣靜得出奇的夜。就在這一夜,一聲嬰兒啼哭,從盧魁先與蒙淑儀的小屋傳出。

“明賢別哭,讓爸爸抱抱,爸爸抱抱就不哭了!”盧魁先說。

嬰兒的哭聲反而更加響亮。

“明賢,不給爸爸面子啊,爸爸抱你了,你反而哭得更熱鬧了?”

“哎,我拿你們這兩個寶貝怎麼辦喲!”蒙淑儀一嘆——既愛丈夫又愛兒子的每一個女人都愛發出這樣一聲歡喜的哀嘆。

“夫人你有所不知,聽到我們明賢來到這個世界上發出第一聲哭聲起,我心裡就暗暗拿定了一個主意。”

“什麼?”

“奮鬥!實踐!”

“那是盧魁先填少年中國表格的話!”

“也是盧魁先對自家兒女的話!盧魁先一定要親手為明賢換第一塊尿布,一塊換不好,換第二塊——堅忍、質樸,直到把自己換成為一個換尿布功夫很在行的爸爸!”

婚後,盧魁先得子。從五四那一年起,十餘年間,盧魁先得三子三女。

新政(一)

公曆1920年7月2日,川軍第2軍軍長劉湘在重慶通電就任川軍總司令兼省長,整編清點川軍進行,實行“就防籌餉”,從此“防區制”在川省合法固定了下來。

10月,軍閥連年混戰,四川出現新格局。川軍將滇黔軍逐出四川境內。12月30日,川軍劉湘第2軍第9師師長楊森兼任四川瀘永鎮守使、永寧道尹,集軍民財權於一身,進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