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以,習慣是可以養成的,它是我們有意識的選擇。如果我們可以改掉壞習慣,培養好習慣,那麼我們離成功和快樂的人生就近了一大步。

如何來養成好習慣呢?

幻想你在養成這個習慣後的美好生活

促使一個人自然而自覺地去做一件事,背後很大的原因是“具體的成果”激發了強烈的慾望,這個慾望足夠促使人堅持下去。在組織行為學中,就是“願景”的建立,願景越真實、越生動具體,我們實現它的可能性就越大。你想得到什麼,就讓什麼在你腦子裡每時每刻生動起來吧,那樣你必然會努力得到它。

立即行動

沒有配合行動的思想,最終只能停留在思想上。邁出第一步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你可以深吸口氣,數三秒,然後立即開始行動。

堅持下去

從某種意義上說,成功其實就是簡單地重複去做。很多人失敗不是因為沒有能力,只是被重複帶來的無聊或者無望擊倒而選擇了放棄。那些笑到最後的往往是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中堅持下來的人,讓屢敗屢戰成為你的一種性格吧。

第一章 為什麼幸運的人總幸運,倒黴的人總倒黴:行為與心理(4)

下次,當身邊有人屢受挫折,抱怨自己的命苦時,告訴他:成功的機會尚不成熟,因為你還沒有具備成功的習慣。

自負與自卑可能是雙胞胎

陳玉是一位自我膨脹的“侃爺”,無論走到哪裡,無論面對熟人還是陌生人,他都能和別人侃得天昏地暗,不說得別人點頭稱是就不罷休。從天文到地理,從科技到人文,沒有他不通的。乍聽起來,陳玉說的還挺像一回事,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很多時候他對這些東西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有時候,為了給自己製造聲勢還編造“事實”。

起初,有人還會糾正陳玉的錯誤,但是他聽到之後,卻像遇到敵人一樣,非要和人家爭個對錯高低,最後弄個臉紅脖子粗,以至於再也沒人去糾正他了。漸漸地,陳玉變成了一個盛氣凌人的孤家寡人,因為從他的誇張表現中,人們看到的是一個自負的傢伙。在心理學上,陳玉這種心理現象就是“自我膨脹”,大多自我膨脹的人都有很強的自卑心理。相對那些因為自卑而有逃避行為的人,自我膨脹的人則是用一種過度的表現來補償自己的自卑,讓自己看起來更自信一些。其實,自卑和自負從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相對內心,一個表現得不及,一個表現得過火。很多自我膨脹的人,都有很強的表演慾望。而在表演的時候,為了引起別人的關注,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權威,更有影響力,他們就不由自主地編造“事實”,不允許別人有反對意見,漸漸地就給了旁人自負的印象。

相對於自卑的人,自負的人更容易讓人厭煩。即使這樣的人可能會有很多朋友,卻很少有深交的。並且,在人際交往中,如果自己的錯誤遭到別人的指責和批評,為了避免自己陷於被動,他們就會用不屑、貶低別人來保護自己,所以,這樣的人總是很難和別人正常交往下去。

在工作上,這樣的人也許能力很強,但是由於不接受批評,所以很少會被委以重任,於是他們總是鬱郁不得志。當然,有的時候,他們也會有些成就,但是自我的膨脹很快就讓他們陷入驕傲自大中。他們不懂得收斂自己,自然容易引起別人的不滿,職業生涯也就變得坎坷起來。

另外,受到打擊的不得志和小成功的迷失自我,讓自負的人很難正確地評估自己,根據現狀做出正確的選擇。所以,他們總是不斷地在“挫敗—自卑—防禦—自我膨脹”的不良心理中迴圈下去,讓自己處於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其實,改變自我膨脹並不難做到。從本質上說,自我膨脹的心理是一種不成熟的心理表現,為了彌補自己的自卑,不去主動彌補自己的不足,卻用過度的自負來掩飾。所以,一個自我膨脹的人,只要正視自己的錯誤和缺點,對自己有客觀正確的評價,就能在發現錯誤的過程中提高自己,漸漸地讓自己的心理走向正確的軌道。

這樣說服別人更能成功

三國時期,曹操率領大軍南下,準備一舉擊敗孫權和劉備。東吳官吏為了自保,大多主和,而收到曹操詔書的孫權處於戰和的猶豫中。為了避免東吳投降,蜀漢遭遇唇亡齒寒的危機,諸葛亮隻身前往東吳,勸說孫權接受孫劉聯盟的建議,共抗曹操。

在孫權帳下,諸葛亮和東吳官吏進行了一場口才的較量:舌戰群儒。在此僅分析一下張昭和孔明的“過招”。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