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其實,莫說現實戰爭中不會出現為了救一個士兵而損失一個團的情況,就是真有,也沒有哪個傻瓜會把它搬上銀幕,因為沒有人能承受這樣的正義代價。
看完這篇文章,我思索了很久。倒並不在於文章讓我搞清楚了正義的成本是有限度的,更在於這件事讓我發現我們思維的誤區。
很多時候,我們想當然的東西未必正確,我們自以為弄懂了的東西也可能多是一知半解,經不起三問。任何固執己見都有可能成為一種“障”。莫說本來就認識不全面或者錯誤,就是確切的東西,過於鑽牛角尖而排斥異端,也可能會讓我們重新陷入認知誤區。
艾豐先生前一段對我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只是一個真理,而相反,真理都是兩個,而且都說的通。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比比皆是。比如資本,你說它醜惡,有無數例項可以證明;你說它美好,同樣有充分的證據。這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唯角度不同而已。
所以,千萬別陷入自己習慣的邏輯而不能自拔,自以為是搞不好會害死人的。2007…06…15
評論:
非常贊同這一點。特別是一些歷史和文化,褒貶不一太多了。大家都不瞭解實際,經常沒有明確證據就潑墨塗鴉。
從學術的角度講,很多研究,在命題和結論之前都有條件和相關定義。這樣是為了避免誤解。而人際溝通、企業決策為什麼有很多困難甚至矛盾和錯誤,也在於很多前提不知。
經濟學有所謂“資訊不對稱”,所以我們才會這麼花力氣去建設資訊化社會,避免這種“不對稱”的擴大。(時巖)
許多事情我們都是一知半解(2)
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辯證的看問題才是真理。(過客)
覃賢茂點評:
艾豐先生說,真理不止一個,而相反,真理都是兩個,此見解有極高的智慧和人世的洞察。
這裡,我想斗膽引申一下,其實真理,還不僅僅是兩個,而是三個、四個,甚至是N個。
因為,蕭然兄在文章裡也說過,唯角度不同而已。
其實我也不是要故弄玄虛,徒逞辯機。
事實上,我想說的是,蕭然兄的文章中,言事言理,其背後都另有禪機和話頭,用意之處,或在言外。
如果讀者只是在一言一辭一句上字字相較,那就落入了文字障礙,正如隔靴撓癢,不著痛處。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佛事什麼樣子(1)
心中有佛的人一定是達觀的。順境不會得意忘形,逆境不會垂頭喪氣。對權勢不會摧眉折腰,對弱者更不會橫眉冷對。這是因為,佛告訴我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世間一切活動,人生的一切得失,在宇宙的大道理中,都是細小如一粒塵埃;人生幾十年,在宇宙洪荒中都不過是一瞬間裡的瞬間。如此細微、如此短暫,也就和空無異。因此,任何的患得患失都顯得滑稽可笑。(提要)
署名“塵”的網友在留言中曾經問了這樣兩個問題:一個世人眼中的佛該是什麼樣子?一個心中有佛的人該是什麼樣子?
一萬個人眼裡有一萬個佛。但這一萬個佛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慈悲。
除去慈悲,我們每個凡夫俗子內心深處的佛可謂千奇百怪。有的希望佛是財神,能保佑他發財;有的希望佛是組織部長,能保佑他升官;有的希望佛是醫生,能給他治病;有的甚至希望佛是紅娘,能讓他找到愛情……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不信你去寺廟大雄寶殿外面隨便找燒香許願的人們印證一下,他們許的願絕對是各式各樣。
由此看來,佛很累。小到億萬眾生的吃喝拉撒、喜怒哀樂、柴米油鹽,大到功名利祿、社稷江山、戰爭勝負,哪樣都得操心。而且不少寺廟還掛出“有求必應”的匾額,如此高的標準,大大小小的事就哪樣也不能馬虎,更不能辦砸,你說佛累不累?
如果我們心目中的佛是這樣,佛可真的清靜不下來。不僅如此,恐怕他老人家比我們任何人都忙、都累。
問題來了,修煉的目標是成佛,佛又是如此不得清靜,那麼我們把寺廟看成清淨之地,認為是超凡脫俗的場所豈不矛盾?是我們修煉的路徑選錯了,還是我們對佛的認知出了差錯?
其實,在世俗人眼裡,對佛多多少少有些誤解。佛門謂之淨土,這不差,但清靜就值得商榷。今年春節,應天寺香火很旺,僅三十晚上,我的師父佛智大師就為近萬人摸頂祝福,可想這位百歲老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