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繼承了馮國璋的“和平混一”方針,認為西南實力派所爭者為個人的權力地位,只要地位擺得平,所謂法律問題他們是不會堅持到底的。因此,他授意他所選派的北方議和總代表朱啟鈐在與南方進行和談的時候,避開法律問題,先解決事實問題。所謂事實問題就是關於西南實力派的地盤、地位分配問題。

西南軍政府實際上是桂系軍閥所控制的傀儡機構。孫中山已經被迫離開廣州,留在軍政府的國民黨人物伍廷芳、王正廷及被派充南方議和總代表的唐紹儀,都是著名親美派。當五國銀行提出聯合勸告的時候,他們不但欣然接受,甚至還想取得國際勢力的保證,使上海和會能夠順利進行。根據這些情況,所以儘管西南在口頭上不承認徐世昌的總統地位,而在對外關係上,在“和平混一”的方針上,是與徐一致的。

1918年10月,馮國璋、段祺瑞二人都未被選為總統,因此同時去職。後北洋軍閥集團發生分裂。皖系軍閥段祺瑞雖然去職,但參戰軍在皖系控制下。參戰軍在歐戰結束後,因為失去參戰藉口,始改為國防軍,後又改為邊防軍,然而不管名稱如何,它仍然由日本負責訓練和裝備。馮國璋去職後,不久死去,直係軍閥的首領落在曹錕的手裡,而曹錕的手下將領吳佩孚獲得了直係軍閥集團的實權。他們對皖系把持北京政府的政權和軍權,感到不滿。1920年4月9日,曹錕發起聯絡八省聯盟,進行反對皖系軍閥的活動。於是皖系決意發動對直系戰爭。7月10日,皖系軍隊首先對直系的總攻擊;12日曹錕、張作霖聯名通電討段,同時奉軍也陸續入關。14日至18日,雙方在北京附近一帶激戰;結果,皖軍大敗。23日,直、奉軍進駐北京,辦理善後。直皖戰爭至此即告結束。

從直、皖戰爭結束後到9月初,北京政府在直、奉軍閥支配下,接連發布了不少命令:撤消對曹錕的處分令,免去段祺瑞的職務,廢除邊防軍,通緝皖系重要人物,解散安福系具樂部等。

直、皖戰爭結束後,直、奉軍閥又展開了彼此間爭奪權力的鬥爭。這種鬥爭的形成,一方面是由兩系之間常因分贓不均而產生裂痕,例如:在直、皖戰爭中,奉軍參加人數少。但卻大批掄奪輜重財物,遭到直係軍閥的不滿,又如直奉兩系軍閥都想把自己的勢力,伸張到長江流域去,但江蘇督軍卻被直係軍閥齊燮元獲得,而吳佩孚又乘武昌兵變、王佔元離開湖北的機會,取得兩湖巡閱使的職位,這又遭到奉系不滿,於是奉系軍閥便聯合為日本帝國主義所支援的浙江軍閥盧永祥,結成奉張浙盧的軍事合作,為日後江浙戰爭預伏了禍根。同時,直系的實力派吳佩孚直皖戰後,又積極“實行其武力統一”的政策,連續獲得對陝西、湖北、四川各地軍事上的勝利,取得了英、美帝國主義的器重,也招致日本帝國主義非加緊扶助奉系以對抗直系勢力不可的結果。

1922年4月初,直、奉軍閥都開始軍事方面的活動;奉系軍隊陸續入關,直系吳軍也將京漢路南段車輛扣留,準備運軍隊北上。4月29日,奉系軍閥張作霖通電各處,宣告軍隊入關,以武力統一後盾;同日吳佩孚通電,反對奉軍入關。22日曹錕也發通電,反對奉系軍閥的武力統一。25日,吳佩孚、齊燮元、陳光遠、莦耀南、田中玉等直係軍閥,復通電宣佈奉系軍閥禍國殃民十大罪狀,而奉系軍閥也電列吳佩孚罪狀。雙方形勢,日益緊張。

從4月下旬起到5月初,直奉雙方即在長辛店、固安、馬廠等地先後發生戰爭。奉軍由張作霖任總司令,張作相、闞朝璽、張景惠分別負責東、中、西三路;直系則由吳佩孚任總司令,由馮玉祥、王承斌、張國鎔分三路應敵,奉軍大敗。5月5日,徐世昌在直係軍閥支配下,明令奉軍出關,並法辦梁士詒等。10日,又明令免去張作霖的職務。奉系軍閥出關後,即以東三省議會,擁張作霖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宣佈自治。

四、皖系戰敗 被迫下臺

四、皖系戰敗 被迫下臺

直係軍閥在取得北京政府政權後,進行了一些沽名釣譽的活動:恢復了民國初期的國會,把由安福系國會產生的大總統徐世昌趕走,而由黎元洪取代;蒐羅了一批亦學亦仕的人物(如北大教授王寵惠)出面組閣,組織所謂“好人政府”;又派人到上海去聯絡從廣州被逼出來的孫中山,以利用孫中山在人民中間的聲望。這些都是它們有意製造的一件悅人耳目的外衣,來掩蓋他們的罪惡。

1922年5月10日吳佩孚回到保定召開會議討論恢復法統問題。經過討論,一致同意採取“恢復法統”的辦法先統一全國,然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