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滿屋的領導幹部譁然。
值你媽啊?造價已經從3000萬飆到6000萬,又從6000萬飆到上億?人家小余年輕不懂事,你柳本球也缺心眼?人家幹完這屆就會走人,你一個剛提拔的常委副縣長也想走?不就是坐坐冷板凳嗎?在座的,誰他/媽的沒坐過?
不同於滿屋考慮財政壓力的領導,曾書記、鍾縣長稍一琢磨突然眼前一亮,連忙起身到地圖邊仔細察看,連丁常務都湊了過來。科班出身的餘副縣長,也連忙用手指在地圖上粗略選址、估算著工程造價。
兩三分鐘後,三人相互看了對方一眼,眼裡全是激動之色。
現在提倡幹部年輕化、知識化,基層為官更難了。
即使是仕途順利,不到四十很難升副處級,不到四十五很難上正處,可爬到正處幹完一任,年齡已經成了繼續晉升的最大阻礙。想跨過這個年齡障礙,正處必須只幹一任,絕對不能幹第二屆,否則仕途就止步於副廳級待遇,政治生命就此終止。
上屆班子主要領導被破格提拔,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上下都服氣的政績!
若這工程建得成,而且是由一個山區小縣獨立建成,勢必成為一個震撼人心的政績,大家的前途都將是一片光明!(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九章 恕不幫忙
地域歧視這東西在哪都存在,同古人稱崇鄉人為‘鄉下人’,袁州人稱同古人為‘山裡人’,省城人又稱袁州人為‘鄉下老表’,首都人則統稱贛省人為‘老表’,反正都代表著莫名其妙的心理優勢。
山裡人、山裡人,引申出來的意思就是同古的交通條件惡劣。同古人要想去趟地區或是省城,那得先受一番顛簸之苦,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