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計劃,也得讓有能力的人去執行才能產生經濟效益,你自己不先乾點名堂出來,鬼會給你投資。因此風險投資有句名言,好創意+好eco=好專案。沒有這兩樣,誰有信心給你投資?
然而這些在國外被奉為金科玉律的規則,到了國內得再加上一條政策。
李家明他們公司有好創意、好技術、好ceo,就因為上面遲遲不開工建設國家骨幹網,融資一再受挫。好在他們有個好股東,李家明當了這個好冤大頭,掏了近4500萬出來後,又籌集到了1200萬,解了他們公司繼續高速發展的燃眉之急。
累計投資近5700萬,卻只佔一家成員不過二十五人的小公司72。27%股份,在中關村這樣神奇的地方並不是什麼奇聞。當初張樹新夫婦成立瀛海威時,中興發集團投資8000萬rmb,也只佔73。5%的股份,創造了一個人才值多少錢的財富疑問。
可sohu公司內部的人都知道,自己公司可不是瀛海威。
那公司富的只是那對夫妻,虧是中興發集團;自己公司若是成功了,富的可就是全體成員!且不說日後融資成功後的增值,單目前的20%股份就值1120萬,哪怕是平分到每個人頭上,也是四十幾萬的股份,夠大家奮鬥十幾年了!
有希望,就會有動力,公司裡每個人都鬥志昂揚,連孫芸這樣打雜的都恨不得住在公司,幫這幫工作狂安排好所有的瑣事,不讓他們分一點心。李家明也沒法閒,每天貓在老章那看小說,而且是一整套的金庸小說,看完幾章或幾十章就噼哩啪啦打文章,幫著公司裡那幫小子幹活。
金庸熱的興起,老章已經遠渡重洋,但伴隨了孫維剛、趙世清他們這一代人的成長。休息的時候,大家湊在一起也會聊聊當初偷偷看小說的往事,他們聽完李家明那些胡說八道後覺得有些道理,起碼能夠自圓其說,因此極力勸說他在網站上開了個讀書的專欄,專門討論各種流派的小說,著實又聚攏了不少人氣。
如今活躍在網上的人,大多數是理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