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到自己手上就這麼貴。鮮菇、鮮銀耳的成本都合到一塊多錢一斤,放在後世不得五六塊錢一斤?
彙報工作是王賢成的強項,而且李家明又隱隱有些不滿,他連忙解釋道:“劉新、帥勇用各種木頭試驗過了,用桉樹成本最低,每斤能降兩毛多錢,但品質與硬雜木的有明顯差異。當然,我們是吃多了的人,那些平時吃得少的人,還是吃不出差別。”
莫非方向錯了?並不精通這一行的李家明,只好無奈道:“那就繼續用硬雜木,寧願扛點貴,也得保證質量!”
這個沒意見,不用看銷售公司的賬目,劉新和帥勇都知道,利潤的大頭在銷售,而不是在生產。眼看著公司成立兩年多了,堅持到明年,銷售收入就可以大家分享。(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章 離開前的安排(下)
‘山裡人家’公司這公司名土氣,產品也用這土裡土氣的名字,但發展速度可不慢。成立兩年來,從淨資產二百零幾萬到年贏利上千萬,雖然公司的贏利都變成了廠房、裝置,並不顯山露水,但也稱得上發展速度駭人。這裡面除了李家明的‘眼光前瞻’之外,總經理王賢成也功不可沒。
有功得賞,有過則罰,一直標榜做人要講究、做事要公道的李家明,稍微跟兩股東商量一下,就給了王賢成2%的公司期股。雖然比不上當初他給另外兩個創始人的待遇,但也出乎王賢成的預料,讓這中年男人感激涕零。
2%的期股,那就相當於兩年後,最少年收入20萬!在剛畢業的本科生工資只有343元/月的年代裡,正常情況下的正縣長,都未必有這麼高的年收入。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以國士待之則只能國士報之。
三年前過年的時候,李家明一邊代他父親給員工發紅包,一邊向他們鞠躬致謝開始,三年來他一直這麼幹,尊重公司每一個員工。公司剛創立時,工人的工資不過是三四百塊錢一個月,隨著公司的發展,普通員工的月工資已經五百多,不低於那些行政事業單位的幹部,也讓從王賢成至最底層的員工,都把李家明當成了最仁義的老闆。
但這只是李家明仁義的一面,另一面則是嚴格的管理。雖然李家明從不出面訓斥人、開除人,但經王賢成開除的人有八個,遭處分、訓斥的更是數以幾十計。也正是不低的待遇加上嚴格的管理,公司才能發展得如此迅速,王賢成才能拿到那2%的期股。
就如當初李家明當著所有員工的面,宣稱公司不是大家的家而是大家工作、學習的地方,幹得好的人升職、加薪,幹得不好的人要麼原地不動要麼離開。即使是拿到了期股的王賢成,心裡也非常清楚,若是自己對公司對老闆沒有了價值,即使成為了公司的股東,等待自己的將是閒置、等著年底分紅。
四人討論完菌棒原料成本的事後,急於表現的王賢成連忙又彙報水電站的事。水電站是個好專案,但在他的操作之下,幾個股東從答應投資一半降到1/3,但王賢成還想將那1/3也踢掉,而且不落人口舌。
當手下的,若不把老闆的利益放第一位,老闆憑什麼信任你?
“家明,還有件事。供電部門來過,他們講我們向‘大發’廠供電是不合法的。
肖局還私下跟我講,若是年底供電劃成條管,他還當供電局的局長,這事他可以當作沒看到。若是外調來一個局長,這事會很麻煩,市供電局蔣局長的岳父,是省裡的錢副書記。”
老肖同志爬得挺快的啊,從糧食局紀檢組長蹦成供電局局長,莫看只是副科平調,可供電局一劃成條管就是正科,而且工資福利都能大漲。人啊,只要腦殼開了竅,就會飛黃騰達。
“我覺得吧,肖局長可能也只是賣個面子,他答應了的事,下任還可能同意?要不,我們還是把多餘的電,直接賣給供電所算了,免得浪費幾十萬搞線路。”
有能力又會替老闆打算,難怪父親會讓他過來,而不是更為果敢的張炳義。李家明暗樂幾聲,拿起桌上的電話打給肖大局長。
“肖叔,我,家明。準備大紅包就是,低於一千,可沒喜酒吃!
嘿嘿,我問個事。我們跟‘大發’竹木加工廠是一個集團的,我們公司的電用不完,給他們用,這也違反政策?行行,我讓賢成來你那補個手續,手續費算便宜點哦。”
掛了電話,李家明樂得裝煳塗道:“先不管那麼多,萬一肖局能當幾年局長呢?只要他還當得了一年局長,那幾十萬就能賺回來。”
“也行,等下我去李總那開證明、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