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了最寶貴的人口,但這種事攔得住嗎?
人往高處走,同古這些年在外開超市、做建材、建築生意的人還少?那些人又帶走多少沾親帶故的年輕人?別的不講,單毛砣他們那一夥人,就帶走了幾百號人,更不要講忠華、國華她們帶走幾多。
“明伢,你只看到那些走的,沒看到鄰近縣區來的。只要你的現代農業搞得好,還愁沒人來?以前我們只有十三萬人,現在光縣城裡都三十多萬,你還不滿意?”
“你不懂”。
說人家不懂,其實李家明也矛盾,他想看著老家越來越好,但又想老家不變,還是那個十幾年前的老家。如果老家人都走了,只剩下一些外地人,這還是老家嗎?
這話更讓毛砣覺得好笑,還想著是不是天才都有這種亂七八糟的想法,不禁調侃道:“對,就是你原來講的,回不去的是故鄉。你就想著一切都跟我們小時候沒兩樣,方便你回來找回憶。”
不可能了,心知不可能的李家明苦笑起來,覺得毛砣也理解不了這種心情。人是種奇怪的生物,滿足了生存需要之後便有精神追求。縱然那種追求不現實甚至等同於幻想,也總比紙醉金迷、聲色犬馬來得好。
或許吧,毛砣也覺得兩人開始聊不到一塊,但仍然勸解道:“家明,其實你也鑽了牛角尖。建國時,我們只有八千人口,我們讀書的時候有了十三萬,除了正常的繁衍之外,遷來的外地人口有多少?”
“我曉得,就是心裡總不對勁。”
不如說是矯情,毛砣見平時神仙樣的堂弟如此作態,更覺得好笑。或許這是站到了頂鋒之處的人慣有的毛病,一方面現實得很,另一方面又理想主義得很。現實起來,行事小心謹慎,生怕壞了他們一世英明;理想主義起來,彷彿他們就是神,沒有什麼事是他們辦不到的。
一想到神,毛砣倒想起來這的正事。堂弟妹跟他講,說是家明開始膨脹了,不復以前的理智與冷靜,想讓他幫著提醒提醒。這種事吧,也只有毛砣這樣的親兄弟才好說,換成長輩來都不合適。
可看家明這狀態,毛砣理智地閉上了嘴。
不經商的柳莎莎尚且能看出來,他沉浮於商海十幾年,哪看不出李家明的問題?kyle作為漢華的聯合創始人,僅是為了提醒他擺正位置,就繞過他直接出臺政策,誰能受得了這個?也就是家明在漢華威望太高,kyle又被逼無奈才配合著演了出戏,否則還不知如何向外界解釋。
問題是家明聽不進勸,不要看起來他很謙和也很理智,但他決定了的事什麼時候退讓過?這些年來,靠著他的遠見與手腕,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他能聽得勸才怪。
旁的不說,商人哪能輕易與人結樑子?可香港的李家已經變相認輸,他還去咄咄逼人,可見他已經膨脹到一定程度了,只不過是因為性格的原因,才沒有充分表露出來而已。
既然是這樣,與其說了無用又破壞感情,還不如讓他摔個跟頭,反正這傢伙家大業大,即使摔點跟頭也傷不了筋骨。
因此,人情練達的毛砣選擇性地忘記了弟妹的囑託,就著職業學校的話題繼續跟堂弟聊。好歹在這事上發表意見,即使勸不了,也不至於讓家明心裡不高興。
“家明,我覺得吧,你是當教授當出問題來了。職業學校又不比芝大、斯坦福那樣的名校,你哪懂那些不會讀書的學生伢子心裡怎麼想?要是他們不願意學農業,你還能逼著他們學?
要我講啊,胡師公講得也沒錯,農村裡出來的人還想作田種菜?”
這哪跟哪啊?沒往深處想的李家明,沒覺察出毛砣也跟他玩心眼了,反駁道:“這是現代農業!”
“現代農業還不是農業?還不是要挖土、淋雨、曬日頭?
農啊農,一條蟲!不要講別人,我們當初不就是不想呆在農村裡做事,才拼命讀書的?現在那幫年輕人家庭條件好了,他們要是想去搞農業才有鬼!”
李家明前幾天那種費力不討好的感覺又出來了,明明是替年輕人找個更好的前途,卻偏偏不是他們想要的;明明自己想讓老家繁榮,卻被周邊的人不以為然。
第四百四十六章 到底是什麼意思
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其實還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身材雄壯的李家明揹著登山包拾階而上;秀雅的李家德空手而上,遙望著山頂的觀雲亭,聽著堂弟的牢騷悠然而笑。
終於到山頂了,沒好氣的李家明不樂道:“四哥,你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