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應有之義,天下沒有免費的東西,人家花數十億美元進行研發,哪會真的不賺錢?估摸著那107。89美元的成本,已經把專利費也算在內了。
“各位,我們將在iphone1上市三個月後,向大家提供所有的設計方案及專用元件,但我們希望達成一個價格聯盟,不要再重複家電行業的價格戰。”
這?
不可能,即使大家都是老友,但每人都是部下數千、上萬,瓜分完市場後不可能不打價格戰。
這些大佬啊,還是沒從固化的思維裡跳出來,李家明笑著用手指點了點自己和吳叔,提醒道:“各位,你們不想把產品賣到歐美去,賺美金、歐元?你們沒有品牌、沒有銷售渠道,我們有啊。
品牌是你們自己的,只要作為漢華、華容的子品牌,雖然進不了我們的專賣店,但進入best/buy是沒有問題的。等你們的品牌有了相當知名度,再獨立出去就是。”
這?
看完那份薄薄的協議書(草案),幾人再次遲疑起來,作為別人的子品牌,雖然明文答應會讓自己獨立,但肯定要付出代價的。不說ipod花了多少廣告費才建立起品牌,單魅聲也花了數千萬美元成本,這些成本攤給了大家,又得是多少?
再說,電子產品這東西,除非是低端市場,否則都是品牌的天下。這一步走出去,以後即使品牌獨立出來,也會處於對方的陰影之下。
李家明不作聲了,開始自己動手沏茶,任由這些代工工廠主去權衡。自己花了十幾億美元,費時六年之久,才強行把iphone強行研發出來,哪可能去當活雷鋒?
這就是陽謀,光明正大的陽謀!
技術在自己手裡,不答應交買路錢,那就在國內混戰,鹿死誰手,交給老天爺去決定;答應,大家攢成一個拳頭,去跟老外掐架。漢華只會做高階機,最多是做一兩款中檔機型作為補償,中低端機型就是留給答應的人的。
如果有人能殺進高階市場,李家明也樂見其成,甚至還鼓掌歡迎。電子產品不是網際網路企業,根本不會出現真正的壟斷,與其自己一家與歐美廠商單打獨鬥,還不如多幾家自有品牌,大家一起混戰。
一壺茶沏好,茶香四溢時,坐在吳叔右首的趙老闆突然道:“李董,可不可以這樣?你們hh公司作為我們的總代理,在百思賣商場銷售我們的產品?”
狡猾!
痛快地交買路錢,卻把品牌握在自己手裡,但李家明喜歡,從一開始,他就沒有想將別人的品牌據為己有。這個市場太大了,光漢華一家是吞不下的;錢也是賺不完的,與其讓蘋果、三星那樣的怪物殺進來搶,還不如便宜自己人。他們這些人做起來了,在國內還能互為奧援,何樂而不為?
笑逐顏開的李家明敬了一圈茶,客氣道:“謝謝趙董抬愛,hh公司本來就是一家銷售公司,您這是照顧我們的生意。您放心,不但是在best/buy,我們還在與阿里、sohu易購、amazon等電商談判,估計很快會有結果。到時候,你們只管生產,我們會負責銷售渠道的。”
太貪心了,趙董抿了口滾燙的茶水,討價還價道:“李董,我的意思是委託hh海外銷售。”
不好,既然是陽謀,那就必須按自己劃好的圈圈來,李家明笑眯眯道:“趙董,貴公司有手機生產牌照嗎?那玩意很難辦的”。
幾人心裡一咯噔,終於想起了最棘手的事。
這就對嘍,真以為工商局吃乾飯的?偷偷摸摸做山寨手機沒人管,沒牌照做品牌機試試?
喝完杯裡的熱茶,李家明拿過紙巾擦了擦手,允諾道:“趙董,國家遲早會放開牌照,但這個時間要多久,我們都沒把握。要不這樣,以三年為期,如果三年內國家放開了,大家給我們三年代理權;如果三年內沒放開,三年後我們自動放棄代理權,包括海外的代理權。”
三年啊!
幾個猶疑不定,李家明也不催,跟同樣矛盾的吳叔打了個招唿起身告辭,讓他們去商量、考慮。這麼大的事情,如果他們滿口答應,李家明反而不敢如此獅子大開口了。出了華容集團,李家明讓王志棟他們先去機場等著,自己去了董昊那跟許晉鍇聊幾句。
這傢伙的斯坦福學士學位也不知怎麼拿的,腦子裡儘想著香港富豪的那一套巧取豪奪,完全沒有協作的概念。香港有九家銀行可以在內地從事金融業務,自己手裡有充足的現金流,還有第三方支付工具,大家就有合作的基礎,用得著去惡意收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