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至少值100億美元,甚至還會更多!代表華爾街的董事們,哪個是易與之輩?創業、發展、管理之類的事,他們或許不精通,但投資絕對是他們的強項。
偉大的jerry的解釋非常清楚,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傳統唱片業將向數字音樂轉型,而ipod與itunes/store網站的捆綁式銷售,在沒有強勁對手的情況下,會讓他們成為各大唱片公司網上銷售音樂的首選、消費者們購買數字音樂的首選。做高科技就是贏者通吃,就象微軟壟斷了作業系統市場後,別的作業系統公司就舉步維艱。
這個趨勢大家都看得到,否則也不會支援公司與aol死磕,更不會在楊至遠揭穿了‘網際網路流量為王’的假相之後,大家都支援蒂姆繼續去與那些有流量的公司談判。為什麼?不過是想讓aol繼續去搶購那些有流量沒前景的網站,最後把aol活活撐死,讓yahoo真正成為網際網路的王者!
沐浴在董事們的崇拜目光之下,正講解收購建議案的楊至遠非常自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智商極高、有才華卻沒社會閱、優柔寡斷,這都是楊至遠的短板。可他碰到了智商一般、但社會閱豐富、老謀深算、擅長鬥爭的李家明,兩人交流的時間長了,也就近墨者黑。且不說掌握了李家明那些伎倆、手段,善於學習的楊至遠起碼知曉了那套粗鄙的‘狼吃肉、狗吃/屎’的鬥爭理論。
正面戰場僵持,那就迂迴包抄!在運營、內容提供方面,暫時無法與aol匹敵時,那就一方面讓對方去揹包袱,自己公司去開拓其他的領域,等對方露出頹勢後,再用總體優勢碾壓。
“斯科特,給大家展示近五年來,全球唱片業的業績對比。”
列席會議的市場總監立即在投影儀上,展示各大唱片公司近年來的銷售情況,更讓十位董事心潮澎湃。
直線下降的業績表明什麼?
表明網際網路盜版對傳統唱片業的影響越來越大,數字音樂取代傳統唱片的時機已經到來!
唱片業是暴利,除了版稅之外最大的支出就是銷售費用,經常會佔到利潤的四成左右。如果這個情報是準確的,不,這個情報是不會錯的,如果連上市公司的業績都會搞錯,市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