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讚揚的好學生,在國外卻要經受這樣的責罵,父母又不在身邊,有了委屈也不知道跟誰說。我們只能安慰她,讓她試著找找有沒有其他老闆願意接受她。”
“2000?我們那以前才1500!”
楊芬華驚呼一聲,換來孫淦無語以對,這是矽谷的中心帕拉阿圖市,租個小公寓都1200美元/月,都快趕上紐約的房租了!如果斯坦福的博士後拿加州理工的1500,那得去餐館裡刷盤子才不會被餓死。
見十五分鐘的會客時間過了,孫淦連忙又跑回實驗室請假,回來再感嘆道:“學長,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大學或公司的一個空缺,可能引來數十甚至上百求職者,其中不乏富有經驗的跳槽者。新博士若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那就是通常所說的,“畢業即失業”。美國每年都有領食物救濟的博士,若不願淪落到吃救濟的地步,就得降低標準找份工作。但因求職者的博士頭銜,用人單位通常都不願僱傭,因為一是得付高薪,二是知道留不住。找不到正式工作,唯一最好的出路,就是當我們這種post/doctor(博士後)。”
學士四年、碩士兩年、博士至少五年,十一年的寒窗就成了拿2500/月,且被老闆壓榨的博士後,李家明心裡不禁泛起一片苦澀。這些傢伙在國內,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畢業都是眾人仰視的物件,到了異國他鄉就成了每月算著錢花的窮書生。
第三百二十一章 可憐的讀書人
漢華要上市了,那些拿了期股的員工欣喜若狂,都計算著自己是億萬富豪還是千萬富翁。估值2000億美元,這還只是那些經濟評論員的初步估計,高盛的人還在緊張計算呢!
衣錦不還鄉,如衣錦夜行。漢華研究院裡那幫華裔工程師,都等著公司上市後衣錦還鄉,給那些在國內當官、經商的同學們,證明一下知識便是財富。那幫美國工程師、高管沒這概念,但連一貫小氣的kyle都酒後失言,被他當年的導師忽悠走了三百萬美元,說是要在mit建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圖書館。
可財富勝過他們無數倍的boss,卻被他學弟的境遇給震撼到了。孫淦還算是好的,在斯坦福拿的碩士、博士,學術水平又相當不錯,所以才有2500的薪水,那些博士學位在國內拿的博士後,簡直就是老闆們的廉價勞動力。
什麼意思?
生物、化學是兩個極難出成果的領域,實驗室裡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而且得是高學歷的。這種粗活,高貴的美國人是不幹的,所以美國政府大量發給外國博士們簽證,讓他們來美國的實驗室裡洗試管、燒杯、打下手。想讓這幫同胞出點成績,就得讓他們從這種困境中走出來,獨立去做課題研究,而不是呆在實驗室裡洗試管。
對於把錢當工具的李家明來說,錢不是問題,單google那筆款子都夠他折騰很久,關鍵是這事值不值。基礎科學不比應用科學,研究出來的成果並不能獨佔,否則也不會由美國政府來撥款,而會被那些大公司打破頭地搶走。大家都不做的事,憑什麼由自己來幹?
見神人一般的李家明站在實驗室外的窗邊發愣,實驗室裡還有事的孫淦跟楊芬華打了個招呼,連忙又進了實驗室。而楊芬華本人則靜靜地站在那,等著自己的老友回過神來。
這世上沒有聖人,誰都有點私心雜念,自小驕傲的楊芬華也三十三了,除了結婚生子、混了個助理教授的教職外,可以說是一事無成。雖說加州理工的薪水不低,夠她們一家三口體面地生活,但她哪甘心平庸度日?何況她對她自己從事的專業有想法,只是因為種族、商業前景等問題,課題經費批不下來,沒辦法按她的想法去研究。
眼前這個世界首富是個不把錢當錢的人,還是自己的老鄉、老友,如果他能象資助學長一樣,資助她們這樣的小助理教授,或許不用再苦熬幾年,再去跟人搶副教授的教職。人生沒幾個五年的,博士畢業就年近而立,然後便結婚生子,這一輩子最美好的年華也就快過去了,那年少時的夢想呢?
可李家明也難,投資生物、化學領域就是個火坑,而且是個巨大的火坑,永遠無法跳出來的火坑。就如當年王學長說的那樣,這火坑一旦跳進去又不能收穫到什麼,以他的個性會變成踩單車的老鼠,只會越踩越快,直到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消耗乾淨。
在生化實驗室外站了很久,醒過神來的李家明,才發覺夜幕降臨。心情不好的李家明請楊芬華,到學校附近的小中餐館裡吃飯,可還是下不了這決心。雖然他敬重學識,但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