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叔說:“掘地直到見泉水,建一地下室,先迎姜夫人在地下室居住,告訴她主公想念母親之情,她是會答應的。主公在地下室中見母親,沒有違背‘黃泉’之誓,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莊公大喜,命令考叔招募壯士五百人,於曲洧牛脾山下,掘地深十餘丈,泉水湧出,在此修建地下室。
地下室修好以後,穎考叔來見姜氏夫人,告訴他莊公思念母親之情,邀請她前往地下室相見。鄭莊公與母親和好如初,留下了一段流芳千古的孝子美名。
穎考叔巧妙的運用了類推之法,解開了鄭莊公心理的難題,簡直把鬼谷子的縱橫學說運用得淋漓盡致,令人不得不歎為觀止。
活到老學到老
活到老學到老
晉平公作為一位國君,政績不平,學問也不錯。在他70 歲的時候,他依然還希望多讀點書,多長點知識,總覺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實在是太有限了。可是70 歲的人再去學習,困難是很多的,晉平公對自己的想法總還是不自信,於是他去詢問他的一位賢明的臣子師曠。
師曠是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他博學多智,雖眼睛看不見,但心裡亮堂著呢。晉平公問師曠說:“你看,我已經70 歲了,年紀的確老了,可是我還很希望再讀些書,長些學問,又總是沒有信心,總覺得是否太晚了呢?”
師曠回答說:“您說太晚了,那為什麼不把蠟燭點起來呢?”
晉平公不明白師曠在說什麼,便說:“我在跟你說正經話,你跟我瞎扯什麼?哪有做臣子的隨便戲弄國君的呢?”
師曠一聽,樂了,連忙說:“大王,您誤會了,我這個雙目失明的臣子,怎麼敢隨便戲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認真地跟您談學習的事呢。”
晉平公說:“此話怎麼講?”
師曠回答說:“我聽說,人在少年時代好學,就如同獲得了早晨溫暖的陽光一樣,那太陽越照越亮,時間也久長。人在壯年的時候好學,就好比獲得了中午明亮的陽光一樣,雖然中午的太陽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強、時間也還有許多。人到老年的時候好學,雖然已日暮,沒有了陽光,可他還可以藉助蠟燭啊,蠟燭的光亮雖然不怎麼明亮,可是隻要獲得了這點燭光,儘管有限,也總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吧。”
晉平公恍然大悟,高興地說:“你說得太好了,的確如此!我有信心了。”
誠然,不愛學習,即使大白天睜著眼,也只能兩眼一抹黑;只有經常學習,不論年少年長,學問越多心裡越亮堂,才不至於盲目處事、糊塗做人。 。 想看書來
第二節:象比
第二節:象比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猶張罝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綱也。常持其綱驅之。己反往,彼復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襲之、反之、復之,萬事不失其辭。聖人所誘愚智,事皆不疑。
筆者字面理解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
別人說話叫做動。自己沉默叫做靜。
因其言,聽其辭。
根據聽對方說話的內容,分析他言詞的內涵。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如果有和自己的預謀不相吻合的地方,不能窮追不捨,要採用反向思維的方法進行推理,必然可以得出正確的判斷。
言有象,事有比;
語言有表象,事物有類比;
其有象比,以觀其次。
透過表象和類比,就可以預知對方下一步的變化。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
透過對方的事情和言辭的表象進行類比推理。
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
用隱蔽無形的語言釣取對方滔滔不絕的說,再透過他說的話類比他乾的事,就可以得到對方的真實意圖。
其猶張罝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綱也。
有如張網捕獸,就要多在野獸常常出沒的地方佈設,按照他的生活規律行事,必然自投羅網。這就是釣人的方法。
常持其綱驅之。己反往,彼復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