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青姐在貝芝來校之前,結識了一位來學校幫助軍訓的部隊教官;二月裡,青姐打聽到他就在中谷縣松崗路的部隊駐地,就去找他了。青姐不聲不響地一去不歸,大家覺得是出了事了。青姐的哥哥及家人去松崗路找了,也問了部隊的人,沒有結果,他們最終還是報了警。警方詢問來了教官調離後的去向,已經尋查去了,結果怎樣,還未可知。
說好去爬山看好景緻的,青姐卻不見了人。貝芝發現一時找不見青姐了,抽一個週末不回家的機會,約了幾個同宿舍的人去看了那處好山水。
山的名字有好幾個,但叫得最多的是杯山,因為它山頂有一個湖泊,象個盛酒的巨大的杯子。杯山在地質構造上就與周圍的山巒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岩石基本是棕色的,個別也有深灰色。山上的高大樹木只有兩種:松樹和槐樹。貝芝她們去的時候已經是槐花盛開的時候了,滿山的清香讓人有飄飄預仙之感。但貝芝高興不起來,她深深地為青姐擔心著。她原先以為自己很瞭解青姐,但現在看來她錯了。在青姐對她說過的話中,竟從來沒有出現過關於那個教官的話題。
她朦朧地意識到,在以後的歲月裡,她貝芝不能夠想得通的事情可能還會遇到很多。她已經隱約地覺察到了,世界就是一個謎。
十六中的學生,大都是三四天就回一趟家,為的是從家裡帶食物來,有帶饅頭的,有帶煎餅的,鹹菜也都帶一點;菜沒法帶,只能從學校伙房買大鍋菜吃——實際上學生中來買的很少,因為那味道……這麼說吧,沒人敢恭維。伙房的“烹飪水平”倒也終究有所改善的,但那是貝芝這一級上了高三以後了。
十六中農村學生多,伙食狀況是城市學校的學生不易想象的,有的場景也許真的有點“希奇”。每到飯點,學校伙房負責給學生們把送來並仍在大蒸籠裡的乾糧餾熱了。
至於做菜的廚房,是個小屋子,門開向設大蒸籠的大間,向南對著外走廊開著一個視窗,學生們可以從那裡交錢取菜。這廚房由教務主任的老婆在裡邊掌勺,她不管是做炒菜還是做湯菜,好象都是燒熟之後放才一點油花花,表面看是有油水的,底下卻是“水貨”。她還往往把火候弄得太過,什麼營養啊、味道啊,談不上的。一位退休老教師的老伴看不下去了,自己在自家廚房為學生們做點大鍋菜,價錢實惠,味道也可以,算是很大的善事了。貝芝就常去買她做的菜吃。
這天她去老太太廚房打菜,剛好馬長龍也去了。貝芝看到馬長龍褲子口袋裡塞了一本書,出於好奇,她問他是什麼書。馬長龍掏出書來遞給她,說:“你可以拿去看幾天。”
那是一本《徐悲鴻素描》,貝芝一看就很喜歡。馬長龍會畫畫,這在十六中已經是公開的事實,大多數人是透過他的黑板報插圖知道他有繪畫才能的。貝芝今天透過這本書,一下子對素描產生了興趣,當即提出讓馬長龍教她。他考慮了一下,答應到暑假的時候跟她說說要領。
可是真到了暑假,貝芝被爸爸安排去老家陪奶奶,這也是她很樂意的。而且,馬長龍去了臨都市,參加了美術學院幾位老師舉辦的美術高考輔導班。中谷十六中的高中部沒有美術老師的,馬長龍要想將達成他考取美術學院的目標,就必須好好利用暑假、寒假的時間去學畫。
貝芝在老家和幾個堂姐妹玩得高興,小叔貝新安結婚的場面讓她很興奮,也就把學素描的事情放在腦後了。開學後她發現馬長龍的素描又有長進,自己反倒放棄了學畫的念頭。她覺得自己應該把心收一收,應該認真對待功課了。
但是這很難。
山區的出身農家的學生,一般都認為考上大學分配個“正式”工作,從而解決戶口問題,是真正的出路所在。所以在高考上有希望的人,備考是很賣力的。整個高三這一年,貝芝身邊就是這樣的氣氛。貝芝也覺得考不上大學就象死亡一樣可怕,她也很想賣力,可是怎麼用力呢?貝芝最怕數學老師講數學題,那老師的聲調高亢連綿、抑揚有致,她卻橫豎聽不懂。問問別人,也有懂的,也有不懂的,反正自己是不懂,只好看小說去。歷史課呢,侯老師就只是念課本,念教案,或者念參考書,反正就一個“念”字,貝芝覺得,對於那張毫無生氣的臉上的毫無生氣的表情,沒辦法“照顧”, 只好看小說去。肖正水的英語可還是滿有意思的,進高三後替了肖老師的一位年長老師,講課更好,也更有意思。但是其他課的任課老師,在講臺上所說的,對貝芝來說沒有一個不是隔靴搔癢。對於和很多門課的課堂氣氛的格格不入,貝芝倒沒有覺得老師有什麼不妥,只是感到自己可能就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