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兩銀子就取人家的性命,餓了這麼多天的人竟敢一頓吃下這麼多?我的話說完了,你是死是活皆由天定,如果你躲過今天這一劫,就算你命大!”
胡三說完,一腳把桌子踢翻,帶著他的倆“道童”,揚長而去。
郭半仙已經完全無法動彈了,他的肚裡裝進去了太多的酒肉,他忘了他是個幾乎快要餓死的人。開始他還能掙扎著坐起來,沒多久便橫臥在地,猛地一陣巨烈的痛疼,他不由地昏暈不醒。樹上的那兩隻烏鴉,不時失機地落在他的身上,高空中盤旋的老鷹似乎也發現了小屋旁邊躺著一具死屍。
第一五五章 王丞相圍攻蒗蕩山
郭道人臨死前還一直在不停地默默唸道:“我一生都是算計人來者,到了兒也被人算計了一回,我算什麼半仙呀?”
命由天定,此話有謬,不如說事在人為的好。郭道人如若碰在小太監的手裡,讓他認個錯,奚落他幾句,或許就放他一馬走人了。如當初朱林宗說話,大不了也就是一錘子的買賣,死也死個痛快。偏偏老郭頭不走運,怎麼就犯到胡三手上?胡三一肚子的心眼,好心眼不少,壞心眼也不少。也不殺也不打,餓了人家好些天,好不容易逃出了囹圄圈兒,剛有了一絲活下去的希望,最後又灌了人家一肚子酒肉,讓郭半仙這麼名聲顯赫的成名人物,落了個自己撐死自己的下場。這個胡三,你說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書接前回,胡三不是神仙,郭半仙摸摸揣揣鑽進他的小屋裡,那是純屬巧合,並不是他能掐會算,他有那本事就不是胡三也改叫胡半仙了。為防保險起見,他四面都埋伏的有兵,事先說好了的,只要他郭半仙出了城,誰逮住就殺,也別問他張三李四。而且最好是捏死、捂死,打死也行,不讓他放血為原則。如此說來,郭半仙倒是攤了個最好的結局,最終還鬧了個肚兒圓。
王書貴自打那日打發走了郭半仙他們去了之後,便躊躇滿志起來,以為功德圓滿。小太監那邊壽終正寢,他還有何所懼哉?以為即將大功告成,小皇上只不過是聾子的耳朵,佟丫頭也不堪一擊。誰知未出幾日,事有突變,小太監居然又活了?這真是煮熟的鴨子又飛了,炒焦的麥粒竟能生芽?真把他家的,天下少有的怪事偏偏就讓他碰上了!王書貴此時想的不是如何再去追究小太監的身體狀況,他突然想起他那十萬兩銀子。決不能雞飛蛋打,決不能便宜了那個臭老道?什麼狗屁半仙,充其量是個二百五、半吊子、三腳貓,江湖騙子還差不多。王丞相罵歸罵,埋怨歸埋怨,關鍵是怎麼樣趕快把錢要回來。王書貴不敢怠慢,迅速組織人馬,急忙派人去追,務必要索回那十萬兩銀子。
派出的人還未出發,那三位當保鏢的府兵回來了。
王丞相問明清況頓時大怒,那個叫朱林宗的原來和山賊土匪是一夥!這回把柄已讓他抓到手,明日早朝面君,看他小太監還有何話說?
第二日早朝,王丞相出班奏曰:
“吾皇萬歲萬萬歲,臣聞京城西去約三百里處,有個蒗蕩山,山上劫匪肆虐,橫霸一方。過往客商談山色變,不敢擅行,遠近皆受其害,百姓叫苦連天。望我皇早發天兵,剿滅山匪,以示皇恩浩蕩,黎民百姓則舉手加額,彈冠相慶。”
小皇上一聽有匪事,自然把眼光就轉向小太監這一邊,國為他是主持軍事的。小太監當然明白皇兄的意思,但又不便說話,只好低頭不語。尚未等小皇上開口,王丞相怕小太監多嘴,急忙又言道:
“據臣接到密報,有驍騎校朱林宗將軍與山匪有染,數日前曾在山前幫山匪劫掠過路客商,請皇上一併處置。”
“不會吧……”小皇上頭搖得撥郎鼓一般,發話說,“朱將軍乃朝中重臣,怎會與山匪為伍?想必是你的情報有誤,看錯了也未可知。不如這樣,為了弄個清楚明白,把朱將軍朱林宗著大理寺調查一番,派兵的事你斟酌去辦吧!”
小皇上的腦子一會清楚,一會不清楚,這陣大概是明白了一點。等母后拽繩兒,母后那兒又沒動靜,他有事急著快快散朝,因而就索性自顧自宣旨下去道:
“朱林宗即日起停職反省,交由大理寺查辦。剿滅山匪一事,相父自行定奪。”
聖命一出,王丞相大權到手,急召文世昌到府中商議。文世昌道:
“恩相,若要剿滅山匪不難,卑職保舉一人,定然馬到成功。”
“你說是誰?”王丞相不知文世昌想起了哪個人。
“趙小高。”文世昌肯定的說。
王書貴點點頭,說:“為今之計,除了小高再無第二個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