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帝位的可能微乎其微。而且他天生殘疾跛足,又在一次行獵中,被流矢誤傷而盲了一目,以禮制體統而論,更不可能在有眾多選擇的情況下,將帝位交予有如此重大殘疾之人。
在註定無論多麼努力都將與王位無緣之後,他選擇一力支援諸兄弟中,最軟弱無能荒淫好樂的一個登上王位。當今趙王登基之後,他做為從龍第一功臣,也成為國內勢力最大的藩王。在朝廷,在地方,他的黨羽子弟,日漸眾多,權勢滔天,說一不二,二十餘年來,竟是從無一人敢逆龍麟,連趙王對他也顧忌三分,禮讓三分。
當然,這也是仗著他當年目光準確,選扶的兄弟,確是性子優柔膽怯,只圖安逸享樂之輩。所以,這麼多年,竟也就相安無事地過來了。
多年來,唯一曾正面與九王爺衝突,並對他造成打擊,且能安然脫身的,只有盧東籬。
他當年的一番作為,截斷了九王一系的大財源,讓上至九王,下至卑吏,都大大破了一番財。直至如今,定遠關的軍需,一方邊關重鎮的所有軍需,這麼一個大財源,九王一系,依然難以染指分利。
當然,九王的錢多到幾輩子也花不完,這完全不足以傷到他的元氣。但沒有人會嫌錢多,當自家利益受到損害時,人們更容易銘記在心的是仇恨。更何況真正讓九王感覺受傷的是顏面受損,威信遭受打擊,權威受到置疑,這一切一切,都讓這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老王爺極之憤怒。
偏偏陳國不斷進攻,使得九王始終動不得盧東籬。
九王爺已經越來越老了,人老了,不免偏執,年青時的聰明沉毅,往往會變成固執瘋狂。史書上有不少明君英主,到了老年時,糊塗瘋狂,做下許多天怒人怨之事。
九王爺雖然不是皇帝,但性子倒比皇帝還要霸道。這幾年,盧東籬對他的冒犯,一直是他心頭的一根刺,可是時間一天天過去,身子一天天衰老,卻總也找不到報仇的機會,這讓感覺時日無多的他,越發地焦躁不安,惟恐在生前不能報仇,不能重鑄自己的權威,死後無能的兒子,怕是守不住家業了。
而這時,一眾王子們,無不覬覦大位,而想要得到那至尊的寶座,想要推倒名正言順的太子,國內最有權力的九王爺,就是他們必須拉攏的物件。
可惜九王老了,沒有年青時的雄心壯志了,懶得介入年輕人的嫡位之爭,自找麻煩。至於侄兒們的示好拉攏,更加不放在眼裡了,什麼這些侄子們有點他沒有,根本沒有任何好東西,可以叫他在意。
瑞王知道,這幾年來,九王爺唯一耿耿於懷的,也就只有盧東籬了,曾被人冒犯卻沒有回擊的遺憾,就是他最大的心結。
當然,在陳軍一直不斷進攻的情況下,任何有眼光的人,都不會去殺盧東籬的,只是瑞王也知道,能對付盧東籬的時機,怕也只有這個時候了。
因為風勁節太精明太厲害了,如果有朝一日陳軍不再進攻,兩國不再開戰,他一定會著手佈置自保之策,到那時,怕是很難再殺盧東籬。
可是,如今仍在打仗,就算是風勁節想必也認為,可以借敵而自安,並沒有任何相應的準備和應變之策,這個時候若是發動,才可以讓他們措手不及。
當然,瑞王也並不是那種輕浮自大,只見眼前之利,毫無全域性籌謀之人。他不可能為了一時之利而讓國家處於外敵隨時會破關而入的威脅中,若是如此,就算得到了龍椅也坐不穩。
但是他比風勁節多了強大許多倍的勢力,以及多年密訓的死士和強大的情報網,足夠活動的財富以及必要時狠得下來的心腸。
以前趙國與諸國並無來往,仗天險之利而封閉自守,他所有的暗中謀劃都以本國為基礎,直到第一次陳國鐵騎破定遠關而入,他才醒悟到,趙國也無法完全擺脫其他國家的牽制。
所以,他在第一時間,把手下許多得力的人派往陳國盡一切可能潛伏到了權貴的身旁,替他蒐集各方面的情報,暗中佈下黑暗裡的勢力。
陳國是諸國中,唯一可以穿過沙漠進攻趙國的國家,也就是唯一一個可以對趙國產生極大影響的國家。
然後,他知道了,陳國多年的窮兵黷武,已經讓國家十分疲憊,國庫似乎十分空虛,而國內青壯也十不餘一了。陳國人痛定思痛,也有了許多主和派,其中以二王子為首,要求國家停止戰爭,休養生息。
可是陳王極之好戰,並不理會這些勸諫,為了打仗,他甚至蒐羅王公貴族們的財物充為軍資,就連王爺們在這連年的戰事後都漸漸走向一窮二白的困窘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