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2章 讓全國產三代機上閱兵!

在這次內容簡明扼要的會議結束之後,鄭良群一邊收拾東西,一邊湊到常浩南旁邊,小聲問道: “浩南同志,我們晚上安排了一次聚餐,你要不也來一起?” “聚餐我就不參與了。” 後者站起身,擺了擺手: “我這次好不容易休個假,結果沒怎麼著就又被你拉過來開會,這還沒見著我妹妹呢……再說我出現在這本來也是個巧合,就不麻煩你們再額外安排了。” 說到這裡,他又彷彿突然想起了什麼,因此停下準備離開的動作,話鋒一轉,低聲問道: “對了,方不方便透露一下9910工程的空中編隊,總體有什麼安排?” 此時,在鄭良群的示意下,其他人已經陸續離開會議室,附近只有他們二人。 “對你倒是沒什麼不方便的,但是……” 鄭良群本來想囑咐一定不能再往外說,但轉念想了想,覺得常浩南雖然看著年輕,但恐怕涉密層級比自己只高不低,這話講出來完全多餘。 於是乾脆直接回答道: “其實,因為最近這兩年航空工業的發展實在是太快,所以……空中編隊的一些細節,還沒有完全確定下來。” “目前確定的是,空中梯隊總共有十二個,第一個是八一飛行表演隊組成的領隊機楔形隊,第二個是轟6組成的轟炸機楔形隊,第三個是轟油6和殲8d組成的加受油機楔形隊,這三個編隊的機型、順序、排布方式和受閱單位都已經敲定了。” “後面的第四個,暫定是海軍航空兵的殲擊轟炸機箭型隊,但還沒確定是用老殲轟7組一個6機隊,還是用大上個月首飛的殲轟7a組一個4機隊,這個還得再觀察一下新改進型的穩定性。” “再往後,第五隊是輕型殲擊機楔形隊,總共4組20架殲7e,第六隊是截擊機梯隊,是我們師的3組總共12架殲8c,也是定下來的。” “第七個和第八個,都暫定是第三代殲擊機梯隊,目前有兩個備選方案,一是把12架蘇27sk和4架蘇27ubk分開組兩個梯隊,二是,如果國產型號能及時到位的話,可以考慮把16架進口型號全都放進第七梯隊,然後把國產的殲11和殲10混編成第八梯隊。” “第九個是特種機,目前還沒確定是把運8j和運8x混編一個三機楔隊,還是組三架殲轟電7,第二個方案的話,主要問題是這個飛機看上去跟前面的殲擊轟炸機幾乎一樣,容易審美疲勞。” “第十個是運輸機梯隊,早就已經確定下來了,第十一個就是剛才咱們會上說的教練機梯隊。” 鄭良群如數家珍地一口氣講完,然後端起杯子,把裡面已經涼了的茶水一飲而盡。 “最後的第12個是直升機?” 常浩南記得之前對方說過,教練機梯隊是最後一個“固定翼”編隊,那就說明後面還有不是固定翼的東西。 剛把水嚥下去的鄭良群點點頭: “對,3組15架直升機楔隊,陸航和海航的直9混編。” “這個計劃裡面,你們可是加了不少原型機階段的型號,決心很大啊……” 常浩南摸著下巴思索道。 閱兵過程中拿研製過程中的裝備乃至模型出來其實很正常,但空中編隊跟地面編隊的情況畢竟不一樣,為了保證安全,一般還是會傾向於選擇成熟的裝備。 或者採用一些特殊手段。 比如國慶70週年閱兵上的攻擊11概念機,就是用板車裝載著接受檢閱的(實際上那架飛機當時甚至還沒首飛)。 “擱在過去麼……肯定也是不敢的,萬一出了事那就成國家的罪人了。” 鄭良群也站起身,整了整身上的衣服: “但是最近兩年的情況不是有變化了麼,自從前年那次殲8c原型機二等事故之後,試飛中心那邊已經有差不多兩年時間沒發生過重大事故了,甚至比作戰部隊的情況都好。” “再加上最近這十來年,咱們國家受的憋屈確實太多了,上級從增強國防自信的角度出發,也在閱兵的入選裝備標準方面稍微放寬了一些。” 常浩南稍微盤算了一下手頭專案的進度。 覺得如果渦扇10的進度足夠順利,那麼應該還是來得及裝在殲11和殲10上面的。 雖然不近看肯定是發現不了國產發動機和俄製發動機的區別,但如果能在國慶閱兵上出現完全國產化的三代機,哪怕只是寥寥四五架原型機,意義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航空領域的投資短時間內無法從經濟上收回成本的前提下,這種異常“提氣”的成就也算是另外一種提供正向反饋的方式。 這也是常浩南一直以來的行事邏輯。 上級也是人,也需要信心來佐證自己決策的正確性。 他當然可以用淵圖遠算或者深謀遠慮之類的說法來解釋進行慢回報週期長線投資的合理性,但無論如何,都不如直接給出正反饋來得有效率。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