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常浩南的經驗,歐洲那邊的動作一般都不會很快,所以當務之急,還是要把這次nsk公司涉及到的貼牌造假事件給徹底查清楚。 一來是為了在後面的佈局中做到知己知彼,以有心算無心,獲得最大的利益。 二來也是得先給國內,至少給科工委系統提個醒。 至少讓大家以後在考慮日本供應商的時候,多幾分小心。 畢竟,這次還只是買了華夏生產的軸承貼牌,最多算是坑點錢,好歹不會搞出什麼質量問題。 但誰知道這後面還藏了多少沒被發現的爛事? 二十多年後查出來的那些事情,可幾乎都涉及到產品本身的缺陷。 提高警惕不會有壞處。 順便也可以給一些人的刻板印象祛祛寐。 因此,在蘭新志聊完事情準備離開的時候,常浩南特地把他給叫住了: “這幾天儘快派個人,到冰城軸承集團那邊,查一下他們過去半年的銷售情況,尤其注意一下有沒有大批穩定採購,但又看不出有什麼明確用途的客戶。” 作為裝備工業司的司長,模鍛壓機專案的情況蘭新志自然也會實時跟進掌握。 他已經知道常浩南懷疑nsk軸承是貼牌的事情,最開始的震驚階段已經過去了,所以並不像之前廖新華和顏永年等幾個人一樣還需要額外的時間來消化,也能猜測到常浩南這個指示的目的: “我回去之後馬上安排。” 回答完之後,他又稍微遲疑了一下: “不過常總,冰城軸承集團可不歸屬咱們裝備工業司領導,就這麼過去,直接開口要人家的經營資料,恐怕對方未必會配合吧?” 常浩南擺擺手: “這個無妨,我和冰軸集團之前的研發負責人張旭,哦,現在應該已經是副總經理了,打過一些交道。” “之前我在江城那邊就已經聯絡過他,不會有問題的,你讓人帶著介紹信和公函過去就好,如果發現什麼有用的證據,甚至可以直接影印一份給帶回來。畢竟,這個事情如果能把影響弄大,對於他們集團的經營和品牌形象也是有意義的。” 說到這裡,他又話鋒一轉: “當然,我們派過去的同志也要可靠,保證不洩露人家的商業秘密,不能把信任當成兒戲嘛。” 此時的蘭新志心裡基本全都是對常浩南的佩服。 不愧是常總,人脈廣佈天下不說,還什麼都已經算到了…… 略加思索之後,他便開口回答道: “那我就讓林保華和範文康他們兩個一起過去好了,也算是有個照應和監督,而且他倆背景乾淨,之前還跟您一起共事過。” 常浩南很快想起,這兩個人去年跟他一起去江重調研過情況,確實算是知根知底: “他們倆也調進裝備工業司了?” 蘭新志點點頭: “是啊,新部門成立的時候,兩個人主動申請過來的,現在正在工業協調辦公室當組長。” 之前倆人跟常浩南去江城的時候,級別應該就是主任科員,相當於正科。 按照編制,部委機構最基本的部門就是處一級的辦公室,並沒有實際上的科級領導崗位。 但在處理一些雞毛蒜皮的工作時,卻又需要這麼個級別的人來管事。 所以組長雖然只是個內部叫法,但所處位置的分量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也好,那就他們吧,正好考察一下有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雖然在國防科工委裡面還沒有正式職務,但至少在裝備工業司這塊,常浩南的話還是有億點分量的。 當初常浩南選上這兩個人,就是看中了他們在京城沒有其它太複雜的背景,立場相對比較可靠。 而以後,也勢必少不了用到這種人的時候。 “還有,讓裝備工業司下面的企業都核查一下,看還有沒有類似的情況,這種規模和級別的動作,在日本國內不可能瞞得過同行,既然這麼長時間都沒風聲,我估計業內其它日企也乾淨不到哪去。” …… 應該說,國防科工委這套系統只要運轉起來,辦事效率效率確實很高。 甚至有些超出常浩南一開始的預期。 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各種不同來源的一手資訊或者蛛絲馬跡就彙集到了常浩南這裡。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根據我們這段時間的調查,可以確認nsk和ntn兩家公司,大批次從冰城軸承集團和洛邑軸承集團採購成品,到日本重新包裝並進行標定之後,冒充他們自己生產的產品再售回我國,從中賺取鉅額利潤。” 在科工委頂層的會議室裡,常浩南手中舉著一份檔案,對在場所有人震聲說道。 仍然是國防科工委的領導班子擴大會議。 只不過除了常浩南以外,這次還把蘭新志給擴了進來—— 裝備工業司司長原本不是班子成員。 而他以前當秘書的時候,是作為記錄人員而不是與會人員參加的。 說完之後,常浩南又從面前的幾摞檔案中拿起另外一份: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