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盛飛集團的試飛和運輸場地,北陵機場的規模不算大,畢竟這裡日常也沒有什麼起降壓力。 因此,沒過幾分鐘的功夫,1401號機就已經停在了起飛跑道的末端,機翼也被重新調整至比較有利於起飛的20°後掠角。 “區域已經淨空,1401號機,可以起飛。” 付國祥帶上氧氣面罩,維持剎車狀態的同時緩緩推動節流閥,並注視著已經換成華夏樣式的發動機轉速錶指標緩緩向右轉動。 作為常駐112場的試飛員,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渦扇9a這個型號。 實際上,目前整個華夏,總共也只有三架飛機——殲轟7a的01和02號原型機,以及這架1401號機用上了渦扇9a而已。 不過轉速的穩定提升還是帶來了相當充足的信心。 甚至讓他一度想起了兩年前,試飛大改之後的殲8c的情況。 也是兩臺第一次裝機的發動機,也是這樣穩定的轉速。 在發動機達到起飛推力,並穩定了幾秒鐘之後,付國祥鬆開剎車,飛機開始轟鳴著在跑道上加速。 身後傳來的推背感讓付國祥自己都有些意外。 在他看來,這樣一架哪怕在減重之後仍然有17.5噸左右空重的飛機,似乎應該表現的相對笨拙一些才對。 相比於他之前試飛過的殲11,f14更大的自重和阻力讓這個型號的加速能力不算樂觀,算是稍微拖了一些後腿,但是,優秀的升力係數仍然讓這架飛機只用了跑道大約十分之一,也就是350米左右的距離上便達到起飛條件。 f14畢竟是相對成熟的設計了,改裝之後的“首飛”和真正的首飛畢竟不完全一樣,在飛行科目的設定上面要開放得多。 在拉起飛機之後,付國祥收起起落架,接著又讓飛機稍稍積累起一些速度,然後,做了一個他個人習慣性的大角度爬升動作。 幾乎在節流閥推動到底的同時,兩臺發動機在半空中向下噴出帶著馬赫環的淡藍色尾焰,機翼也在短短不到7秒鐘的時間裡,調整到了阻力更低、更適合加速的68°後掠角狀態。 兩臺低空低速出力相當充沛的新發動機給付國祥提供了相當有信心的爬升能力,至少在他的感覺中,目前接近70°的爬升過程,幾乎不怎麼掉速。 增大後掠角會大大降低機翼提供的升力係數,但是…… 大力出奇跡。 而另外一邊,這個略顯狂野的動作也在塔臺的指揮中心裡掀起了一陣驚呼。 當然是來自波斯空軍代表的。 由於已經二十來年沒有正規的零配件進口手段,因此,為了節約機體壽命,他們已經很少會進行如此“狂野”的駕駛了。 而且,另一方面,過去的tf30發動機如果敢在低空進行如此大尺度的劇烈機動,八成已經要進入喘振狀態了…… “這次表現出的爬升率,肉眼可見地比過去要高啊……” 站在為首那名波斯將軍身邊的一名上校盯著看了一會,然後估計道。 “那是當然的。” 何明對這架飛機的效能已經基本心裡有數,因此注意力也就沒有一直放在外面的飛機上,在聽到波斯人的評價之後當即解釋道: “我們對不涉及主承力結構的蒙皮部分進行材料替換,減少了大概700kg空重,而且,換裝的渦扇9a發動機海平面推力也比過去增加了超過17%。” “這樣一來一回,整架飛機在起飛過程附近的推重比能提高差不多五分之一,動力表現自然完全不一樣。” 說這句話的時候,何明甚至有一種錯亂的感覺—— 力大磚飛的原理,竟然有一天能從自己嘴裡面講出來。 真是神奇。 “另外。” 何明的語氣突然有點憋笑的意思: “我可以向您保證,那架飛機在試飛之前已經加註了標準量的燃油,絕對沒有提前開啟發動機消耗燃料,從而降低起飛重量的情況出現。” 聽到這句話,就連那位波斯將軍都直接笑了出來: “嗯,我們剛剛也一直在盯著呢,你們確實沒在這方面耍花招……” 二人說的是當年波斯採購美軍戰鬥機時候的事情。 當時的候選物件分別是格魯曼的f14和麥道的f15。 本來後者的飛行效能應該是要好得多的,但格魯曼方面特地讓麥道先進行表演,自己的f14則在地面上一直開著發動機消耗燃油,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推重比層面的劣勢。 雖然真偽實際上已經不可考,但這個故事還是成為了國際軍售領域著名的都市傳說之一。 短暫的玩笑過後,何明很快回到了正題上: “言歸正傳,除了海平面推力更佔優勢以外,我們在渦扇9a發動機的設計過程中採用了葉片分離流主動控制技術,可以應付非常極限的進氣畸變。” “雖然,具體的飛行包線資料,還需要等我們的試飛員把結果飛出來,但從定性角度講,改進之後的f14,可以允許飛行員進行過去無法想象的暴力機動,比如……你們反正也已經看到了。”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