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月以來發生的事情,總結起來就是——
日本跌倒,華夏吃飽。
當然,嚴格來說,從這裡面獲益的遠遠不止某一個國家。
在眼下的90年代末,日本雖然已經進入了後來所謂“失去的xx年”階段,但人的認知相比現實世界來說一般是滯後的。
所以日本總體上的國際形象仍然是一個“發展勢頭良好的發達國家”。
對於同為發達國家的歐美各國來說,這種認知先天存在濾鏡。
再加上一定的價效比和品(講)牌(故)價(事)值,
就導致這個年月,乃至未來十幾年內,日本製造業在國際市場上本來都應該處在強勢階段。
在原來的時間線上,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大概二十年後,華夏製造業逐漸崛起,開始擠佔日韓的生存空間。
然而如今,大規模造假的事情被常浩南設計提前戳破,並且造成了非常集中的影響,很多日本品牌本來就還沒能完全擺脫過去質量低劣的形象,就重新被打回了原型。
這就直接留出了一個巨大,甚至還處在藍海階段的市場。
可以說,只要是個有工業能力,且成本相對較低的國家,都能從中分得一杯羹。
這也是常浩南樂於見得的事情。
一方面,以華夏目前的總體工業水平來說,除了一部分重點領域以外,確實還做不到完全填充日本人留下來的市場空缺。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能把水攪混最好。
否則再怎麼大的新聞,如果不能持續跟進影響力的話,人的記憶力都是非常短暫的。
要是真讓日本人捲土重來,那肯定要比什麼韓國巴西土耳其還有一票東歐國家要難對付。
另一方面,這樣也有利於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反正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國家都在落井下石,不僅是有意蠶食歐洲的中低端市場,而且還紛紛在國內掀起對幾個涉事品牌的調查。
只不過,因為是常浩南一手策劃了這件事,所以華夏這邊肯定是準備最為充分,獲益相對比較大的。
總之,一輪極限操作下來,雖然不至於說完全乾碎日本製造業,但可以肯定的是,後者必定要提前二十年走上下坡路了。
而考慮到日本的金融業實際上在更早一些年就已經基本完蛋,一個在虛實兩條路上都走不下去的國家要如何發展……
笑死,那就不是常浩南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
在動身前往蓉城之前,常浩南又特地去了一趟科工委。
主要是提交一份後續相關雜項工作的處理方案。
類似於留個錦囊計,只要蘭新志照著裡面的幹,就不難順利收尾。
否則到了蓉城之後,工作強度又要上去不說,還有很多外場任務,很容易出現聯絡不上人的情況。
耽誤了這邊的正事就不好了。
“這次的事情塵埃落定之後,咱們裝備工業司這個新部門,應該就算是徹底立住了。”
丁高恆半仰躺在自己的辦公椅上,一邊逐頁悠閒地看著手中的報告,一邊帶著心滿意足的語氣說道。
雖然報告內容都是平鋪直敘,但結合最近在國際市場上的大勝,內心裡面還是感覺到很爽的。
只不過,畢竟已經六十多歲的人了,不太方便表現在明面上罷了:
“先有火炬和c.b.法拉利成立的合資公司,後有在歐洲市場搶佔日本企業的份額,內外兩個層面都滴水不漏,再也沒什麼可以指摘的地方了。”
裝備工業司剛剛成立的那會,反對的聲音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是說這樣一個部門的存在顯然是在跟市場化唱反調,也不利於華夏融入國際市場。
二是認為行政力量過度干預產業會導致制度僵化和不公平競爭,最後損害整個產業的發展云云。
都是老一套。
但在這個年代,這套話術就是很管用。
可以說,如果不是有經貿委那邊提前跳出來掀房頂,吸引了一波火力,成立裝備工業司這種“開窗”行為,甚至未必能順利透過。
因此,在當時看來,絕對給科工委這邊帶來了足夠的壓力。
要是真幹不好,乃至於出了什麼亂子。
丁高恆本人都可能受到影響。
然而,僅僅兩個多月時間,一切的擔憂就都不存在了。
剛剛丁高恆所說的那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