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常浩南自己已經打包負責了最關鍵的三大部件之二,因此除了燃燒室這部分之外,剩下幾個方向遇到的都是一些小問題。 哪怕他不來這一趟,也可以等到下次報告時一起解決的那種。 當然,話雖如此,但這個臨時組起來的太行發動機專案進度會議還是開了足足一個下午的時間。 晚飯自然也是在606所解決。 至於410廠,那就只能明天再說了。 實際上在航發製造領域,最近並沒有什麼需要常浩南處理的事情,新一代發動機所需要的幾種軸承目前還都在樣品測試階段,就算裝機,也是在渦扇9上面去測試。 真正吸引他的,是前段時間410廠剛剛從波斯那邊運回來的一臺tf30發動機。 當初本來是準備看看能不能給做延壽升級,但後來波斯人在考察過410廠之後,決定直接放棄,轉而等渦扇9完成全部國產化工作之後直接換髮。 雖然這個型號由於在f14a身上的表現而惡名昭彰,但這很大程度上其實是f14的問題,至少同樣或者類似的型號在f111戰鬥轟炸機和a7攻擊機上的表現都還行。 因此常浩南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一直都想著有機會過去看看。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 就在當天晚上,住在航空城招待所的常浩南便接到了一通來自國防科工委的加急電話,讓他第二天回去開會。 那就沒辦法,只能下次一定了。 好在波斯人也沒準備把這臺實際上已經耗盡了絕大部分壽命的tf30費勁帶回去,表示權當留作雙方合作的紀念,所以也不急於這一時。 …… 第二天,常浩南便搭了最早一班航班返回了京城。 科工委開緊急會議這種事情,對於他來說已經算是輕車熟路了。 一般來說,如果是技術或者是產業問題相關的會議,那麼除非是迫不得已用外線電話甚至手機聯絡,否則肯定會直接說明具體內容。 畢竟你想討論這些,肯定要提前準備一些資料才行。 像這種只通知一個時間和地點的情況,基本上是說明有什麼緊急情況,而且大機率是政策方面的。 所以下飛機之後,常浩南連家都沒回,就坐車直接奔向科工委。 相比於上一次只有領導班子成員(和常浩南)的情況,這一次會議顯然開放了很多。 因為會議桌兩邊坐著不少常浩南沒見過的生面孔。 也不是常浩南吹著嘮,這一年多的功夫混下來,科工委司局級以上領導,他就算不都認識,也至少都見過。 按照慣例,常浩南在丁高恆左手側找了個位置坐下,開啟隨身帶著的筆記本準備等待會議開始。 “常……呃……浩南同志?” 一個讓前者有些耳熟的聲音從旁邊傳來。 常浩南轉過頭,思索了一會之後才想起來對方的身份。 “周司長。” 之前跟自己見過一面的那位系統工程三司的司長。 說起來的話,其實對方才是常浩南重生之後接觸到的第一個科工委系統中高層領導。 而且從業務分管的角度來講,主要負責航空領域專案的他主要就應該跟這個系統工程三司對接。 只不過由於後面發生的一系列意外,導致常浩南從面向研究所一步飛昇到直接對接丁高恆本人,越過了對司局一級單位和航空工業總公司負責的階段。 以至於他剛才坐下的時候都沒注意到對方的身份。 畢竟只見過一面的人,實在記不太清楚面孔。 本來其實也記不住叫什麼的,但對方面前的本子上剛好開啟封面,第一頁上寫著周蓉二字,想來就是名字了。 周蓉顯然還想再說點什麼,但這個時候,丁高恆和懷國莫兩個人剛好從外面走進來,因此只好把話嚥了回去。 實際上,在這種大機關裡面,負責具體業務的部門領導,訊息反而未必非常靈通。 系統工程三司只是專管航空和船舶方向,而常浩南如今的影響力,早就不止侷限於這兩個領域,甚至不止侷限於科工委系統裡面了。 尤其像是火炬公司總經理,還有973專案專家諮詢組成員這種有官方蓋章的硬身份,實際上反而集中在科技委那邊。 所以直到上次親眼看到常浩南和丁高恆並排走在一起還談笑風生的樣子之後,周蓉經過一番專門的打聽,才知道常浩南如今已經混到了個什麼水平。 要知道,她當初也是面試常浩南的幾個人之一,真要說起來的話,這層身份還稍微帶著點“伯樂”的意思。 雖然肯定比不上杜義山那麼正統,但如果在過去一年中多加聯絡和經營,周蓉要拉近二人之間的關係也根本就沒有難度。 然而她把常浩南丟進八三工程之後,就再沒怎麼關注過。 畢竟哪個正常人能想到會是這種發展劇情。 現在人家開會時候的位置都已經在自己前面了,再去強調當年的事情根本沒有意義……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